標籤

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愛的叮嚀107-1-7


親愛的孩子:
星期三我們參與了莊嚴隆重的拜師典禮,這的確是我們學校的特有文化與儀式,我們已經是第三次參加了,不知大家是否從這一年一年的拜師中,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將「孝親尊師」記在心裡面,而且更要在日常生活裡身體力行,而且絕對不是只有在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特別表現,而是時常做到,甚至將每一天都視為這些節日來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孝親尊師。因為,父母不只賦與我們生命而已,更是我們生命中最初的老師;師長也不只是教授我們知識,更是我們慧命的父母,因此,對於父母與師長,我們都必須尊敬、以禮相待,做到我們為人子女、為人子弟的本分、做到這為人處世的根本。
典禮中學校也安排點燃智慧燈的儀式,當老師從校長手中點然蠟燭,再為你們點燈。象徵藉由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正能量加被,協助大家回復原本清淨無染的心性與智慧,更深層的意義就是燈燈相傳,聖人智慧,代代傳承,綿綿不盡。所以,老師是點燃我們智慧之燈的貴人,尊師敬師是學習的根本態度。尊敬師長其實就是尊敬自己;「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想要成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才,絕對是可以期待的。而培養自己的開始,請先培養基本的學習態度吧!

感恩師長、恭敬師長
愛你(妳)的導師








學長姐課輔

學長姐每兩週的課輔,認真的學長姐紛紛自行出功課、試卷協助孩子,感恩這些學長姐的付出與辛勞。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20180926拜師典禮

尊師的意義與重要性——明白師承,飲水思源;虛心受教,敬則得益;真誠禮拜,福至心靈。因此,每年教師節前,學校會舉辦拜師典禮,感謝佛菩薩、孔子爺爺、雪公太老師以及學校的師長對我們的殷勤教導。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愛的叮嚀107-1-6


親愛的孩子:
星期三的週會,雷主任再度為我們重申尊師的意義與重要性——明白師承,飲水思源;虛心受教,敬則得益;真誠禮拜,福至心靈。雖然大多的同學已經是第三次聆聽這些了,大多數也已經是第三次進行這三跪九叩首的練習……不知是否有將主任殷切叮嚀的種種記在心中呢?老師仍要不斷地提醒各位,這「孝親尊師」是我們做人處世的根本,也是我們培植福德的始端,因此,希望大家能將這四個字放在心中以及身體力行之,而下週三的拜師典禮,請大家都以最恭敬、虔誠的心向佛菩薩、孔子爺爺和學校的主任、師長們行禮,更祝福各位同學,福慧雙修、「試試」順利。
又老師在找文章時,正好看到去年鄭阿菊老師分享寬容不計較的故事,正好也適合我們:
那是一個平常的秋季,我穿了一條媽媽新買給我的白色運動褲,精神抖擻的去上學 。到了學校,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誇我這條白褲子,我心裡得意洋洋,覺得今天特別瀟灑。那天正好有體育課,我因為興奮,沒有顧及到自己穿的是白褲子,便玩了起來。那時我和幾個女生正在玩籃球,突然一個聲影竄了出來,我沒有看清楚,就把球傳了過去。說時遲,那時快,球不偏不倚的砸在他的衣服上。當我定睛一看,那位不大友好的同學淺藍色襯衫上,留下一個燒餅大的黑印。我連忙道歉。可是他火冒三丈,朝我的腿上就踹了兩腳,再看我的白褲子上也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腳印。要是以往,我早就回敬他了。可是這次,我卻出乎意料的冷靜下來。不知是什麼力量,清醒了我內心,繼續玩球。放學後,同學們紛紛回家。這時我發現有同學在心急如焚的找東西,我熱情的走過去,一看,正是踢髒我褲子的同學。我轉身想走,可是又想:何必呢!就幫他一起找吧!留他在一旁剛尷尬。當我熱情的伸出相助的手,贏來的是那位同學感激的笑容;我的心裡也蕩漾著溫暖和快樂。
親愛的孩子,與人相處,選擇寬容的話,那麼他能將陽光灑向大地。論語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對同學、朋友或家人的小缺失、甚至在無意中犯下的錯誤,我們為何不能寬容一下呢?當我們的心靈為自己選擇了寬容不計較的時候,我們便獲得了應有的自由,因為我們已放下包袱。因此,無論面對同學的友善或不友善,我們都可以贈與甜美的微笑。用寬容不計較的心,光明的心,去寬容別人的錯誤時。你的朋友自然也就多了。讓我們多一份寬容,讓生活更輕鬆愉快!讓我們有更多的朋友。寬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還心靈一份純淨。
最後,昨天的教室檢查的情形,較上週進步很多,政毅老師也稱讚大家,足見我們都是能夠做好、做到學校的要求,那麼老師也非常期望大家可以在各方面也能夠越來越進步:上課專心不講話、認真學習、尊敬師長、孝敬父母、集合和盛菜時迅速不拖拉、積極朗誦背誦(論語、課文、古文、英語)、準時繳交作業……每天我們都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別小看這微薄的積累,記得1.01365=37.78343433289,遠遠大於1嗎?每天多做一點點,積少成多,就會帶來巨大的飛躍。
寬容不計較
愛你(妳)的導師

林則徐的《十無益》格言,受益匪淺

林則徐的《十無益》格言,受益匪淺
清朝重臣林則徐五十四歲的時候,寫了一個「十無益」。他將一些常被人們看作有益的東西,分別做了界定,也就是說,如果不滿足某種條件,一些看來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沒有益處。
這「十無益」既是林則徐自己的修行標準,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則。
一、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無疑是自取滅亡。
「風水無益」,即謂如若為人不善,多行不義,其不僅上愧祖宗,更是下損子孫。
二、不孝父母,奉神無益
l《論語》有云:「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百行孝當先。一個人無論你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頭上戴了多少光環,但是如果對父母不孝,所有的榮譽都將黯然失色。
「奉神無益」,如果對父母不孝,無論你對神是多麼虔誠,多麼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三、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詩經》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個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葉。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業才得以繁茂。兄弟姐妹倘且不能與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
許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禮,坦誠相待;在家裡與兄弟姐妹卻難以傾心相交,甚至惡言相向,實在是本末倒置之舉。
四、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意思說古人讀書是為了自己,今人讀書是為了別人。為了別人而讀書,即是要博取別人的認可,行為淺薄媚俗。而為了自己的讀書,是修學儲能,內修仁德,外修禮儀。
簡單說,讀書是為了修身正行。如若讀了滿腹聖賢之書,卻只為了炫耀自身,行止不端,可謂讀書無益。
五、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孔子教導弟子正當的行事規範為:「弟子入則孝,出則敬,謹慎而親仁,泛愛眾,學友餘力,則志於文」。「作事乖張」乃謂為人處事不講情理,偏執,處處標新立異。
樂於譁眾取寵、居心不良之人,其聰明才智往往被人利用,成為作惡的工具。
六、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滿招損,謙受益。」謙謙君子之道,從來得到世人讚賞。讀書博學為何?通古至今,縱橫捭闔,修身養性而已。越懂學問的人,越能謙虛做人。
若以博學作誇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則只能說尚未領略古人為學的最高境界了。
七、時運不濟,妄求無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窮」即是時運不濟之時。運氣也是一種實力,此時應該注重加強身心修養,提高自身實力,則時機自然送上門來。
「妄求」即是亂求,孜孜以求本不屬於自己的時機,反而忘了反身自求,此時即使得到了機會,也會很快失去。
八、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妄取人財,即是不義。無功受祿,中飽私囊,順手牽羊,都是不義之舉。
妄取人財,拿來布施,美其名曰借花獻佛,其實只是偽善。不如憑藉自己的雙手勤勞奮鬥,以善心布施,如此方能心安理得。
九、不惜元氣,醫藥無益
孟子曰:「吾善養我浩然之氣。」元氣,是精神豐富、正氣充盈的內心狀態,是人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根源。
不惜元氣的人,行的是匹夫之勇,以為自己力量無窮,卻往往被各種外界力量摧折得元氣大傷。元氣大傷之後,寄希望於靈丹妙藥救治,治得了標,但治不了本;治得了一時,治不了一世。
十、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陰鷙,就是積陰德之意,積小善而成大功德,防小惡以免損功德。
如若生活放縱奢侈,荒淫無度,雖然屢屢行善多積陰德,也是枉然無益。達人先自達,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從艱苦樸素開始。
為人處世,都知道少說話多做事才是正途。可是有時做得過頭,大多適得其反。林則徐的「十無益」告誡世人:橫衝直撞的做事,反而無益。
凡事三思而後行,不必急於求成。寧可少做,不可亂做。(https://kknews.cc/geomantic/e3lelkq.html

尊師●法依

尊師法依(明倫月刊465期)
佛言:「人持惡意,向道德人,及其師者,痛劇弩射身也。為人弟子,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人。當視之如佛,不可嫉其善也。」(出自《佛說阿難分別經》)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一個人如果對有道德的賢者以及自己的尊師,心懷惡念,未來遭受的苦報之痛,將比強弓射中肉身還要劇烈。所以,身為弟子,千萬不可輕慢師長,怠慢賢者,也不可心懷惡念,或嫉妒他們的賢德。而應當尊敬他們,如同尊敬佛陀一般。」
佛在世時,提婆達多由於精勤修行,得到舍利弗尊者的稱揚,及一同修行者的敬重。不幸的是,獲得四種禪定,證得五種神通後,他生起憍慢心,貪著於利益供養。甚至輕慢佛年邁,嫉妒佛受到弟子們的尊崇,妄想取代佛的地位。在向佛索求僧眾,遭到拒絕後,他有了害佛的意圖,並付諸行動,造下了五逆中的三條: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比丘尼。犯下重罪的提婆達多後來去到哪裡呢?佛預記他未來的果報:「受罪一劫,不可療治」。在佛滅度兩千多年後的今日,提婆達多還在阿鼻地獄,受極大苦。
對聖者生起不善心,固然造下極重罪業。即便對一般人數數生起不善心,也是容易墮落惡趣的,所以應當對治。經常修習「無常想」可以對治憍慢,培養「恭敬心」可以對治輕慢心,培育「慈心」能對治害心所,培養「隨喜心」可以對治嫉妒心。苟能時時謹記印光大師「看一切人都是菩薩」的教導,輕慢等不善心所,即無從生起。http://www.minlun.org.tw/old/465/t465/4-5.htm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打掃時光

這學期,我們的外掃區是陽光草皮,那天下午除草後,孩子們的打掃時光............










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愛的叮嚀107-1-5


親愛的孩子:
這個星期我們知道了模擬考成績,大家不必太歡喜,也不必悲傷,因為這只是第一次。只要根據自己的現實狀況、找出問題、對症下藥似地加以改進,成績就會逐步上升。成績中不理想有C的一定要滅掉,向B前進;得BA的,再向上一級提升;尤其是B++的人,得A有望。但又如某位老師所說:「還沒到達A++以前,都不能自滿」。但事實上縱使考A++的人,也不能自滿,仍要持續努力;保持佳績。除了用心在課業上,更要留心「態度」。學習的態度、做人的態度、生活的態度。因為「態度」決定高度,而且如果一稍有不慎、動作拖拉、繳作業散漫、書櫃置物櫃雜亂、上課講話或趴著、與師長與同儕不敬不禮貌、排隊或集合遲到……,雖然是小事、很細微的要求,但這不僅是影響了別人,到最後其實真正受影響的還是我們自己,總帳還是算在我們身上。所以,老師們平常的諄諄教誨不要覺得囉嗦,這些都是能幫助你讀書開智慧的好方法。例如公民老師要求你們: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上課鐘響前,就要把上課的課本及工具準備好;心態調整好,安靜等待;而不是到了上課還心浮氣躁,吵吵鬧鬧,這樣上課的效果也不會好。反之,若每個人都努力做到精神裡要求的「敦倫盡分」,將自己的本分做好、課業都準時完成繳交、不拖拉、教室桌椅櫃位都整齊乾淨、上課都專注學習、孝親尊師友愛同學、誠心唸O、誦讀心經、大聲朗讀經典語英語……,那麼也會不僅是自己獲得好處、不僅成就自己,其實你()也是在成就別人,也是在莊嚴班級這個學習的環境,一樣也是做到幫助他人、利益眾生,當然也就是為自己培福。曾經看過一篇故事原來如此,善良是為自己留下路標
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死亡之海」,進入沙漠者的命運:有去無回!
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隊第一次打破了這個死亡魔咒,當時,荒漠中隨處可見逝者的骸骨,隊長總讓大家停下來,選擇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為他們樹個簡易的墓碑。但是,沙漠中骸骨實在太多,掩埋工作佔用了大量時間!隊員們抱怨:「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替死人收屍的。」但隊長固執地說:「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怎能忍心讓他們陳屍荒野呢?」約一個星期後,考古隊在沙漠中發現了許多古人遺跡和足以震驚世界的文物!
但當他們離開時,突然刮起風暴,幾天幾夜不見天日,接著,指南針都失靈了,考古隊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開始匱乏,他們這才明白了為什麼從前那些同行沒能走出來!危難之時,隊長突然說:「不要絕望,我們來時在路上留下了路標!」他們沿著來時一路掩埋骸骨樹起的墓碑,最終走出了死亡之海!
在接受《泰晤士報》記者的採訪時,考古隊的隊員們都感慨:「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在沙漠中,善良,是為自己留下的路標,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靈的指南針,讓我們永遠不迷失方向。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祝
心中有別人
愛你(妳)的導師

一業償十倍●直 靜


一業償十倍          ●直 靜(明倫月刊449期)
淩楷,江蘇鎮江人,字子正。康熙癸卯年間,曾經因為厭惡鄰家眷養的惡犬亂咬人,於是誘引惡犬到巷弄中,切斷牠的出路,希望將惡犬餓死,以斷絕禍害。過了將近十天,打開一看,這條狗竟然還活著,搖著尾巴一副卑屈的樣子,不再咬人。巷弄中的磚頭堆土,竟被惡犬吃去大半。經過兩個月的時間,這條狗就斃命了。
當天晚上,淩楷夢見自己到了地府的廳堂,有二位衣著尊貴的人坐在一起,綠衣人說:「淩楷這個人沒有仁心,如何懲治?」紅衣人說:「必須以十倍償還。」乃命令獄卒指引淩楷到後面的院子,看見花園內梅花盛開,樹下有一金魚缸,水面上浮著一條死魚。獄卒指著死魚說:「獄這個字,從『犬』部,您可知道?十年後果報當會應驗。」
淩楷醒來後,覺得很奇怪,但不得其解。癸丑年正月,因為別人的事被誣陷而入獄。到了獄中,他看見梅花正在盛開,樹下金魚缸有一尾死魚,就像十年前夢中所見。淩楷在獄中,糧食斷絕七日,餓得只剩下一口氣,總共羈留長達一百日,才被免罪釋放。正符合獄卒「十倍償還」的說法。
周安士氏在案語說:淩楷被誣陷入獄,在十年前即被預言,這不是很困難的事。但是唯獨梅花盛開、金魚之死,都有定數,這實在是奇異之事啊!斷惑的大阿羅漢,能知前後八萬四千大劫之事,甚至是諸天眾的壽命長短,世界成住壞空的長短,大阿羅漢都可在定中得知。淩楷是一位儉樸真誠的人,精通宋朝邵康節所著的《皇極經世書》一書,可依照《易經》的理論來推算命運。他與我對坐數日,這是他告訴我的親身故事。(見《安士全書.陰騭文廣義》)
據《國清講錄》記載,智者大師有一位同學僧照禪師,曾取大眾的一撮鹽作齋飲,以為所費無幾,沒多大關係。三年後,修《方等三昧》時,定中出現鹽的相,一撮鹽增加到數十斛。僧照大師急忙典賣衣物,買鹽償還,定中的「鹽」才消失。足見造一業,當加倍奉還。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事實道理,淺者見的淺,深者見的深。行善,常有吉神護佑;作惡,時有災星罩頂。行善作惡何時結果呢?近報在自己,遠報在兒孫。要到永無災星,常有吉神護佑,除非是造大福德的人,當過去宿業還未成熟,或許能避開災星,這往往很難。所以最好還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求多福。http://www.minlun.org.tw/old/449/449-6-01.html

修 持 ●鞭鼓生


     ●鞭鼓生(明倫月刊454期)
雪公說:「修行怎還持呢?《中庸》上有『擇善固執』,執即持,念佛執持名號,持,抓在手裡不放手。總持,一切法門,一律都抓到手裏不放鬆。此須何等能力,始能如是?所有一切善,均抓住,所有一切惡,怎麼都沾不上,如此就堅固,金剛不壞了,是陀羅尼的境界。」
一個人有修沒修,智者一望便知。從何知之?從你的舉手投足,你的視聽言動,你的揚眉瞬目,你究竟有多少斤兩,便都一一展露無餘。所謂「讀有字書,識沒字理」正是這個道理。臺灣老一輩的人,常說那些喋喋不休,口無遮攔,終日亂說話的人叫「破格」。人有人格,破了格,人格就不正了。而言為心聲,看那精神有病的人,終日喃喃自語,在說什麼?自己也不清楚,這也表示頭殼失控的人,心中是雜亂無章,了無分寸。同理可證,如果自己每天一再說個不停,豈不也瀕臨失控邊緣?
古人說:「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論語》上還說:「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少說話,讓精氣內存,即所謂的內斂。有德性的人,對所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信口開河的人,為愛講話而開口,絕對是無法負甚麼責任的。

說到修持,得從基本的言行舉止修正起。常聞:「飯可以多吃,話可別多講」飯多吃了,撐壞的,只是自己。話講多了,由兄弟鬩牆,家庭失和到禍國殃民都有可能發生。我們學淨土的人,唯求現世保平安,臨終能往生。逞口舌之快,萬萬要戒之哉!
放眼看世界,天崩地裂的大災變,一再地發生,輕則死傷數千人,重則數十萬人。人命賤如螻蟻,瞬間就家破人亡,滅村毀國,何其驚悚啊!看看世界,想想自己,世間何其無常,國土多麼危脆,若還悠悠泛泛,不痛不癢地隨興過日,大限來時,呼天搶地,就為時晚矣!

恭敬可以聚德 ●雨 澤


恭敬可以聚德       ●雨 澤(明倫月刊454期)
石奮,西漢初年的大臣,長年因積累功勞,而受封四品以上的大中大夫。石奮雖不擅長文字,但以做事恭謹而聞名。他有四個兒子,長子石建、幼子石慶與另外兩位,都因品行善良,孝敬父母,辦事嚴謹,得到二千石俸祿,家風非常顯赫。因此之故,漢景帝稱石奮為「萬石君」。
景帝末年,石奮享上大夫俸祿告老還鄉,每年以朝臣之身分出席盛大典禮時,經過皇宮大門,必定下車疾走而過。遇見天子的車駕,必定撫軾(身子前俯,兩手撫憑車前橫木)致敬。他的子孫當了官來拜見,石奮必定穿上朝服接見,也不直呼子孫名字。
平日,子孫偶有過失,不加以責備,只是對著進食的桌案,不吃飯。等到兒子們互相責備,袒衣露體請罪,請求石奮原諒過失,他才肯進食。
長子石建,任郎中令時,已年老髮白,石奮依然康健。石建,每五天逢「湯沐日」休假時回家探望,親自為父親洗滌貼身的衣裳及大小便器,不讓石奮知道。石建,有事奏諫天子,總是避開他人,才暢所欲言。但是他和群臣上朝廷謁見時,像是不善言辭的樣子,因此得到皇帝的特別禮遇。
石奮的幼子石慶,生性簡易不拘,當上「太僕」,掌管皇帝的車馬和馬政時,漢武帝問他:「馬車套了多少匹馬?」天子的御駕,「六馬」為定數,石慶為求謹慎,用鞭策點數馬匹,舉手向皇帝說:「六匹馬。」不改恭敬謹慎的家風。武帝命他擔任齊國宰相,齊國人民舉國上下,都仰慕「萬石君」的家風,不講賞罰而齊國大治。(見《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古人說:「敬,德之聚也。」凡事恭敬對待者,必是有德之人。石家父子以恭敬嚴謹操持辦事,因此事君則盡忠,侍奉雙親則盡孝,教導子孫必然慈愛有加,治理百姓則民風大化。周文王因為辦事小心翼翼,感得周朝興盛。諸葛武侯一生唯謹慎,而蜀國大治。到了晉朝,風氣大變,士大夫競相崇尚玄虛曠達風氣,反對傳統和禮教,以袒胸赤體相對,為人子者直呼父親的名諱,甚至說「禮法豈為我輩設」之言。社會上充斥這樣不良的風氣,最後招致「五胡亂華」。(http://www.minlun.org.tw/old/454/454-6-01.html

修行人的臉●養光


修行人的臉●養光(明倫月刊345期)
修行人的臉,該是怎麼樣的呢?偈云「臉上無瞋是供養」,「口中無瞋出妙香」。那臉上的表情,言語的內容,全都是內裏心意的表現,我們在舒顏開口的同時,就已經在為自己畫上文飾,因此有修沒修智者一望便知。
菩薩與夜叉的故事,令人聞之心驚肉跳。它的大意是:古印度時,人們很崇敬文殊菩薩,想塑造菩薩的聖像,好做禮拜供養。但是菩薩的容貌如何呢?於是便找來一位全國長相最莊嚴的青年來作像模,塑成後果然相好莊嚴,人人望而心生法喜。幾年過去了,人們又想塑造夜叉的形象,於是便向監獄中,尋找一位形貌最醜陋的罪犯來塑像。完工後,例有賞金,而這犯人卻痛哭流涕地不敢領賞。探問之下,才知原來這位犯人,竟是以前那位被選來當作菩薩像模,全國最莊嚴的青年。只因賞金得來容易,鎮日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等到財物花用完畢,揮霍的習慣卻已養成,忍不住慾望的牽引,竟然進行偷竊,因而失風被捕,現在獄中受刑。而他的形貌,也由最莊嚴俊美變而為最邋蹋醜陋了。
「相由心生」,正是這個道理。每天每一個剎那,我們都在描繪自己的形貌,心中充滿慈悲、寬大,言語平和、誠懇,動作謹慎、和諧,菩薩的相貌就一筆一筆地勾勒成形。反之,每天嘴角緊繃,肌肉僵硬,稍不如意就生氣、罵人,眼露兇光,行為驕矜無禮。夜叉的形貌,也就點點滴滴地雕塑而成。
古德言:「一切眾生,無邊的生死,但依一念而繫之也。」也說:「舜蹠之分,只在一念之轉移。」在這緊張、忙碌、充滿壓力的時代,每個人都在接受莫大的考驗,修行人更是不能倖免。那就讓我們從揚眉瞬目,從開口言動,從行為舉止,把自己形塑成香光莊嚴的菩薩吧!(註:蹠乃古之大盜)http://www.minlun.org.tw/old/345/345-2-01.htm

須熟數篇緊要書──日課工夫


心鏡書磨:須熟數篇緊要書──日課工夫 ●養光(明倫月刊專欄)
有一本書名為8020法則,根據經濟學者帕列托探討社會上的所得分配,發現百分之八十的成果,都是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發揮的功能。例如企業經營,有百分之八十的利潤,只是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產品。而一本書百分之二十的精華,就包括了其餘百分之八十的內容。以此法則,檢驗社會上各種行為,發現都不離8020的現象。所以作者主張一個人要在幾樣事上卓越有成,不須事事精通。能熟讀一本書百分之二十的精華,就掌握了書中剩餘百分之八十的內容。如果能將「8020法則」應用於事業、家庭、學習、讀誦中,將是最省力的成功法。
經典浩如煙海,而人的生命也有涯際,要經經皆熟,談何容易。明代學者蔡文莊先生說:「欲為一世經綸手,須熟數篇緊要書。」要在社會上通達無礙,必得要有幾部緊要的書熟誦不忘。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關鍵時刻,誰能篤定不疑,當機立斷?如有經典聖言作為評斷標準,當下豁然開朗,沛然行之。能夠適時解危的經典,多是集中在一兩部經典,往往只佔讀過經典的百分之二十。這百分之二十的一兩部經典,如何一思便得呢?方法或許很多,而「日課」可謂最省力又有效的辦法。孔子以詩經教弟子,引起弟子們溫柔敦厚的善心。子路就對邶風雄雉這首詩特別用心,詩中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作為一生努力的目標。另外一位弟子南容則對大雅抑篇感受良深,詩篇中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四句,南容「三復」,「三」是常常多次,時時復誦不忘,作為立身處世的憑據。孔子見南容「三復白圭」,肯定他是謹言慎行的年輕人,很放心地把兄長的女兒許配給他。
作論語集解義疏的皇侃,他生長在南北朝時代,家住吳郡,為人至孝。他從年少就好學用功,全副精力專注在幾部經典上。學海類編云:「皇侃性至孝,日限誦孝經二十篇,以擬觀世音經。」當時學佛風氣十分普遍,很多學佛弟子以觀音普門品作為日課,皇侃起而效之,每天日課孝經。皇侃因此精通三禮、孝經、論語,他的論語集解義疏完成後,很多學者尊崇敬仰不已。
蘇東坡擁有宿世根機,十分聰明,其實他下過很多工夫。宋代陳鵠的耆舊續聞記載,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時,有一位朱載上先生來訪,在客廳候了一個多時辰,東坡才一臉歉意出來接待說:
「剛好在作日課,不知先生來訪,失敬。」
「剛才先生說的日課是什麼?」朱載上問。
「抄寫漢書。」東坡答說。
「以先生的天才,開卷一覽,就可終身不忘,何必手抄?」朱載上疑問。
「話不能這樣說,我讀漢書,到今天已經抄讀三次了。」
蘇東坡一向要求「一書數讀」,一部經典讀過無數遍後,自可「八面受敵」,遇到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年幼時,日課尤其重要。一部經典天天課誦,這是效法古人「嚼鐵磨杵」的精神,不僅精熟一經,也能練就一身剛強不移的堅定意志。一部經典日課不斷,日子久了就漸潤心地,薰修成習。遇境逢緣,自可揮出這百分之二十的精華力量。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模擬考題型分析


模擬考題型分析

(參考107 年國文會考試題講義 編製者:臺北市萬華國中藍淑珠http://www.wyjh.mlc.edu.tw/attachments/article/1695/107%E5%B9%B4%E6%9C%83%E8%80%83%E8%A9%A6%E9%A1%8C%E8%AC%9B%E7%BE%A9.pdf製表)

班級     號碼:   姓名:  

題型
題號
累積題數
壹、語文表達
一、讀音
17
1
二、字形(改錯)
114
3
三、詞義
4
4
四、詞句使用(含恰當語詞、句子)
1216
6
五、成語
18
7
六、語病、冗贅
38
9
七、標點符號
6
10
貳、語文知識
七、語法()-詞類
11
11
八、六書
21
12
參、閱讀理解
字詞
一字多義
25
13
句段
內容細節(綜合文義)
2579101315202228293132
26
段落重點(主旨、主題重點)
34
27
分類比較(比較異同)
19
28
推論觀點、心態、精神、主張
2633
30
詩詞解讀(近體詩、新詩)
2327
32
圖表辨讀
2430
34
篇章
詞句使用(恰當句子)
37
35
內容細節(綜合文義)
3538394243454748
43
組織脈絡順序
40
44
推論觀點、啟示
4146
46
寫作目的
44
47
寫作手法
36
48
合計
48
備註
文言文題目
10131523252831323445464748
13
一共對         題;下次目標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