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運動幫助讀書學習

運動幫助讀書學習
雖然每一個人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教育部門也一再表達對於台灣學童體力與各項健康指標不斷衰退的憂慮,所以大力疾呼要加強各級學生的體適能,可是,大部份的家長與老師至今都還有一個迷思,認為有效果的讀書最重要的是要專心,如果要專心就要去除干擾心情要寧靜,如果「玩耍」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一定不能安靜的讀書。
因此,在台灣幾乎沒有一個學校敢把體育課排在上午第一節課,擔心一早運動會影響接下來的上課效果。可是,有許多的研究證明,運動時會產生三種激素: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會幫助學生學習。多巴胺是正向的情緒物質,人在快樂情境下學習較有效果;血清素可以幫助記憶,正腎上腺素可以使孩子專注力增強。
在美國芝加哥附近有個城市針對將近二萬個中學生進行了一項長期的教育實驗,稱做「零時體育計劃」,這些志願參加計劃的學生,在上第一堂課之前,先進行劇烈的有氧運動,也就是跑操場或三對三籃球鬥牛賽或四對四足球賽,讓學生在短時間就能心跳加速到人體最大心跳數的七成至八成(最大心跳數是220減去年齡),當然也會大量地流汗。
經過長期的監測與各種學業測驗的評比發現,這些學生成績都大幅成長,而且研究報告也證明,運動對記憶、專注力和室內上課的行為表現都產生了正面的效果。當然,這些學生在身體健康的各種指標,當然也大幅改善是不用說的。
這個研究報告在當今因為全球化競爭造成家長高度焦慮的現代看來,更值得省思。因為我們的孩子每天坐在書桌前或螢幕前的時間愈來愈多了,幾乎沒有跑跑跳跳流汗氣喘的機會,「書愈讀愈笨」或者「讀書時間愈多愈沒有效率」的觀察,其實是有科學上的研究與腦神經生理的證據基礎的。
而且更雪上加霜的是,在學校課程中上課時數愈來愈少的體育課,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在運動,那種會流汗會氣喘的運動。有研究報告這麼描述:『學校的體育課有很多「無活動狀態」,等待輪流揮棒,等待開球,等待足球跑到自己面前,在大部份時間大部份的孩子多半只是晾在那裏而已。』然而真正能夠產生運動對健康或學習好處的條件必須心跳加快與流汗氣喘。
在這個零時運動實驗計劃最令人訝異的一點是,當這些剛剛才劇烈運動過後的孩子,立刻接受專注力或記憶力測驗,甚至面對他們最討厭的數學測驗時,成績都遠勝於沒有運動的表現。
其實運動對於學習的效果這種立即的好處之外,長期而言,可以改善各種身體健康指標與減低因為壓力引起的焦慮與憂鬱,並且讓孩子每天的生活更有活力,因為科學上已證明,運動能夠振奮情緒,提高挫折的容忍度、增強免疫系統,這些對於孩子面對遙遙無止盡的課業壓力與漫長的升學競爭是很重要的,可是因為不如考試成績這麼明顯,所以往往被家長或老師給忽略掉了。
據統計,我們的孩子們愈來愈不快樂,壓力愈來愈大,又找不到正確舒解壓力的管道,我想,或許跟我們的孩子愈來愈缺乏會流汗的運動(或遊戲)有關。
當劇烈運動時,腦內會產生一種腦內啡,這種荷爾蒙可以鎮靜大腦、緩解壓力,並且產生幸福的愉悅感,同時運動還能調節目前所有抗憂鬱藥物所作用的神經傳導物,換句話說,運動是最天然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憂鬱藥。
不過,老實說,在現今都市建築物密集,而且大人小孩都很忙碌的生活環境下,要讓孩子有機會經常運動不太容易,而且想要在學校課程裏希望孩子每天都有會出汗的運動,似乎也不太實際。因此我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從小參加學校運動型的社團或校隊,透過比賽的需求,就會每天練習,就可以達到每天運動的習慣。如果担心籃球、足球這類運動耗費太多時間的話,可以參加桌球、羽毛球或扯鈴。
許多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像「豪小子」林書豪一樣,既會讀書又會打球,然而傳統觀念認為,若將太多時間花在運動上,課業成績不會有好表現,因此多數家長和老師仍希望孩子能多讀書、少活動,將來才有好成就。
研究顯示,運動能提升細胞新陳代謝的速率,增加腦細胞對氧氣與養分的需求,進而促使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如「多巴胺」能穩定情緒,增進動作控制能力;「血清素」能幫助記憶;「正腎上腺素」能增強專注力,以上3種神經傳導物質都有助於孩子的學習能力。
另外,運動也能增加腦部神經元的連結,使反應能力變快。
每週34次 每次30分鐘
臨床研究也發現,有固定運動的孩子在執行工作記憶、注意力行為、情緒控制、動作技巧、判斷能力及訊息處理速度的表現,都比沒有運動的孩子來得好,所以運動已被證實能提升專注力和學習效率
研究結果建議,在運動類型的選擇上,以全身性的有氧運動較好,如快走、跑步、游泳、跳繩、騎自行車等,運動頻率每週34次,每次運動30分鐘,運動強度最好是中高強度,也就是運動後,能達到每分鐘最大心跳率的75%80%(每分鐘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10歲的孩子為例:每分鐘最大心跳率是22010210(次),運動後的心跳率在158-168(次)最恰當。依據以上的方法,就能達到利用運動來提升專注力的效果。此外,運動前要先做35分鐘的動態伸展(圖1),運動結束後再作35分鐘的靜態伸展(圖2),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
根據調查,台灣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兒童的盛行率約在7%12%左右,比美國的盛行率3%5%還高出一倍。雖然「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是與腦部功能和神經傳導物質系統的異常有關,據統計國內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不快樂,且現今都市建築物密集,加上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很忙碌的生活環境下,要讓孩子有機會經常運動不太容易,或許是這樣的原因,越來越多孩子被診斷出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的問題。
建議家長可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運動型的社團或校隊,透過比賽就會每天練習,可達到天天運動的習慣,進而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力。(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物理治療師http://choolachou520.pixnet.net/blog/post/551960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