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知 恥●陳文卿


   ●陳文卿(《明倫月刊》297期)
知恥,是改過遷善的起步。雪恥,是成聖成賢的開端。
孩子們:
大家都聽過「鐵杵磨成繡花針」的故事,我們不會去深究老婆婆是否真能磨成針,但對李太白因此而痛改前非,知恥改過的美德,仍然印象深刻,對不對?
娑婆世界的眾生,業障重,環境也不好,懈怠犯錯,人人都會有,可怕的不是犯錯,而是做錯了仍不自知,甚至沾沾自喜,引以為傲,那就愈陷愈深,沉溺而無可救藥了。
戰國時代,齊國景公曾設宴請諸大夫喝酒,席中一人稱揚景公的好處,結果堂下眾人齊聲稱頌,如出一口,景公聽了,臉色變得很難看,接著嘆了口氣說:「自從我失去晏嬰這位賢臣,十七年來未曾聽說我的過失,現在大家一致頌揚我的善處,實在不是一件好事啊!」有一個叫弦章的,羞慚地站起來,說:「我們這些臣子應該好好反省,為什麼沒有智慧知道您的錯處?更沒有勇氣直諫,干犯君主顏色?」像景公、弦章這樣能夠「聞譽恐、聞過欣」,願意坦承自己不對的人,才有可能進步,成為賢君、良臣!
光知恥還是不夠的,進一步還要雪恥,這個恥辱,才會永遠離開我們,不再受它的干擾,如同照了鏡子,發現自己臉上有污垢,得趕緊拿了毛巾擦洗乾淨,才能回復清潔乾爽的面貌一樣,但這功夫也是最難的。勾踐為了復國雪恥,居住在破敗的茅草屋中,做清除糞便、掃地、鋤草、養馬等低賤的差事,甚至做夫差的馬伕,受盡吳人的恥笑、輕視,昔日一國之君的威儀享受,今日的委屈勞苦,是何等天壤之別?但為雪恥,都能一一熬過。再看廉頗將軍知道藺相如的苦心後,願意放下將軍的威名,親自負荊認錯,以年邁之軀,行請罪之事,真是不容易啊!
晉朝的王獻之,由於是王羲之的么兒,特別受到家中長輩的寵愛,因此養成他驕縱任性的脾氣,雖然聰明過人,卻一點也不肯努力寫字,雖然每天都在練習,可是都沒有什麼進步,因為他在練字的時候,心裏老想著在外面遊玩的事情,一心是不能二用的,字當然寫不好。
有一天,王獻之寫完一張紙,自認為很滿意,就很得意地拿給父親看,王羲之二話不說,笑了笑在那張紙上的一個「大」字點了一點,成為一個「太」字。王獻之以為只有那個字不像,其他都寫得很好,便很高興地拿給母親看,說:「母親!您看,父親說我的字寫得很好,已經可以和他比美了。」他母親看了上面的字,也笑著說:「獻之啊!這上面所寫的字,只有『太』字上面的這一點像你父親寫的。」
王獻之聽了母親的話,才恍然大悟,知道父親的意思,並為自己的自大,懈怠感到萬分的慚愧,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寫完一缸水。從此,王獻之發憤用功,志切上進,實踐自己的諾言,每天從早到晚專心地練字,果然不久之後,他的字愈來愈進步,最後在書法上的成就超越了他的兄長們,甚至可以媲美他的父親 王羲之。想想看,沒有徹底的覺悟,痛切的努力,那會有後來的王獻之呢!知恥固難,雪恥的決心與毅力,更難呀!
我們要如何才能讓自己進步呢?
一、誠實面對自己:每天一定要找個時間,選個方式自我對話,晚課後、睡覺前,或日記、自省表,或者只是簡單的反省,問問自己今天做了什麼事,說些什麼話,想過怎樣的念頭,有沒有值得留存的回憶,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後做個誠意的回向、懺悔,幫助自己過濾生活中的雜質,提昇生命的智慧寶藏。
二、善取別人的諫言:弟子規云:「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想要洞悉自己的優缺點,光靠自己是不夠的,身旁的每一個人,他們的關心與建言,便是最好的鏡子,它可以讓我們的錯誤無所遁形。但先決條件,便是要有像唐太宗的雅量,願意虛心而誠懇地採納別人的直言,不以為忤,慢慢的,就有子路「聞過則喜」的真實感受。
三、實踐自己的承諾:如果真的以過失為恥辱的話,就要像對付自己深惡痛絕的仇人一般,必去之而後快。因此,會主動而積極地展開鏟除行動,訂定計畫,詳加觀察,遇任何困難、阻力也不放棄,有如此的決心才能去除惡習,洗雪恥辱,別人也才會重新肯定,支持我們。臥薪嘗膽、勇除三害,過去的是是非非,也就像冰雪一樣,陽光一照自然融化,不留下任何痕跡啊。
孩子們!印光祖師勉勵我們:「恥之一字,其利無窮,有與聖近,無有獸同。」人與禽獸之別,只在短短的一線間,成佛之道,成聖成賢,都要拿出「真心」反省自覺,深以「業重障深」為恥,當「知恥之心」盛,「雪恥之行」愈來愈見成效,我們會愈覺得身心輕安。當然這是一條艱辛而長遠的路,別怕,讓我們一起並肩而行,開始吧!

淨空法師:【消業障第一殊勝之法】

空法師:【消業障第一殊勝之法】
我們許許多多同修都感到自己業障深重,造了許許多多罪業,這段經文就告訴你,你的罪業怎麼消法,用任何方式去修功德、消罪業,都比不上這一句○號。這是真的,可惜眾生不認識,跟他講他不相信,他還要用別的方法去消罪業。第一殊勝之法,他不能接受、他不懂,所以他的罪業消不了。唯此一法能真正滅罪,他又不相信,這就難了。清朝乾隆年間,那時候高僧輩出,○法盛極一時。○法在前清康熙、雍正、乾隆,他們的盛況超過唐朝,唐朝是○教的黃金時代,翻譯經典最殊勝,殊不知信仰落實,康乾三代可以媲美貞觀。灌頂大師,灌頂是他的名,慈雲是他的字,他的著作有幾十種,當中有一部《觀無量壽○經》他的註解叫《直指》,《觀經直指》就是灌頂大師的著作。他在這裡頭告訴我們,世間人造作一切罪業,極重罪業,○經上所有的法門都沒有辦法幫助你化解、消除,你造極重的罪業。只有一種方法能幫助你滅罪,就是念阿彌陀○。於是乎我們就知道了,○門裡面消災滅罪的,最普遍的是焰口、大悲懺、地藏懺,最大規模的水陸大懺,叫水陸法會,這規模最大的,都是修懺悔法,總比不上念○。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一定要知道。 我們遇到緊急的時候怎麼辦?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善友在家裡頭念○,至心十念都有這麼大的功德,何況念一天、念三天、念一個星期。有沒有效果完全在用心,現在人念○效果不彰,所以對念○信心就失掉了,不如做三時繫念,不如做水陸法會,那個有效。那個為什麼有效?因為你有信心。念○有效,你沒有信心,其實念○的效果超過那個。你看,這經上沒有提到三時繫念、三昧水懺、水陸懺法,沒提這個,它提念○,念○確實能超過它。臨命終時打個水陸法會不能往生,拜個大悲懺、拜個地藏懺也未必能往生,十念決定往生,關鍵在你能不能深信不疑。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學○,你有多大的成就,完全在自己的用心,不在別的。印光大師講得最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得十分利益,如果你是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萬分利益是什麼?十念你就成○了,轉凡成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萬分誠敬的人決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就成○去了。 個人用功於外面的境緣不相干,不要受外面環境干擾,那才叫至心;對外面境界還會起心動念,你的心就不清淨了。不清淨的心念○,有功德,不大,也能夠消罪業,消不了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消不掉。由此可知,功夫全在用心。為什麼不用真心?要把真心用成習慣,什麼叫習慣?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真心,一絲毫虛偽都沒有,好!你要是真會用,你一天到晚法喜充滿,快樂無比,真心真快樂,妄心生煩惱,真心生智慧。為什麼不用真心?怕吃虧、怕上當,其實用真心的人才不吃虧、不上當,用妄心的人沒有不吃虧、沒有不上當的,這真的不是假的。因為用真心,你成○、你成菩薩了,你自性裡面般若智慧現前;你用妄心生煩惱,自私自利、是非人我、損人利己,這妄心裡頭的,生貪瞋痴慢,都是惹麻煩。用真心不會,用真心才是真正佔大便宜,不可以不知道的。(文字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nL9wmNcOw&t=423s

淨空法師:【迴避障緣,厚積薄發,默默無聞才有悟處】


淨空法師:【迴避障緣,厚積薄發,默默無聞才有悟處】
我在海外一個人,很孤單,每次回到台中看李老師,都希望他多培養幾個學生。我講了很多遍,最後一次他跟我講,不是我不想栽培人,你替我找學生。從此以後不敢再講這個話了,我找不到,到哪裡去找一個聽話的學生?真找不到。才真正體會到老師感嘆說,學生找老師難,可遇不可求,老師找學生更難,到哪裡去找?宿世的因緣,才遇到。遇到,對老師有堅定信心,有真誠的恭敬心,才能學到東西,學東西才有悟處。所謂是舉一隅而以三隅反,聞一知十,這才能教。教你一樣只懂一樣,教你二樣只懂二樣,這教不出來。
所以我在台中十年,老師也是很慎重觀察,幫助我迴避一些障緣,我很感激。在台中我沒有講過經,這都是他的善巧方便。怕什麼?台中同學多,講得不好,人家笑話你,那無所謂,講得好,就排斥你,你就不能住了。想在台中長住,姿勢一定要很低,全心全力幫助別人,自己決定不去表現,修忍辱波羅蜜。什麼都忍,連上台講演都要忍,才能成就。老師常說,厚積薄發,你栽培得愈厚,以後發出的力量愈大。老人家常常引印光法師做例子,印光法師七十歲才出頭,你說他養得多深,真的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八十歲圓寂,弘法利生只有十年。弘一大師讚歎,最近二百年當中,沒有人能夠超過他。積得厚!他有個小環境,無怨無悔,默默無聞,認真修學,一發出來有那麼大的力量。真的是全國專家學者看到他的文字,沒有不佩服的。這《文鈔》在,大家都看了,這些東西在報紙、雜誌裡發表。當時的專家學者不像現在,真有深度,真正是讀書人,不是一般普通人,所以不疑、不悔。(文字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ryFzIJcORo&t=100s


書家的傲骨──四寧四勿●雨華(《明倫月刊》482期 1072-3月)
柳公權是唐朝的大書法家,他的字骨力強健,字字嚴謹。唐穆宗提拔官至太子少師,有一次,穆宗問如何才能寫好字,柳公權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怠於朝政的皇帝聽了,如雷貫耳。柳公權用筆勸諫皇上,用心於國事,以公正之心治國愛民。
明朝也有一位書法家──傅青主,提出了「四寧四勿」的書法理論,引導了當時的書風,呼應柳公權「心正則筆正」的論述。
傅山,字青主,明末清初學者,擅長書法。不論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無不精通。曾評論自己的書法說:
「二十歲,學習晉朝王羲之、王獻之以及唐朝顏真卿等人的楷書,都無法臨摹得像。等到獲得趙孟頫、董其昌墨寶後,喜愛他們運筆的圓潤婉轉,流美飄逸,稍微臨摹,便能以假亂真啊!
不久,卻慚愧不已,體認到:『這就像學作正人君子,常覺得他們言行方正、境界太高,難以親近。不如退而求其次,與行為不夠端正之人交往,不知不覺日漸親近。趙松雪何嘗沒有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結果卻學到淺薄庸俗。至於模仿到像古代有觔而無骨徐偃王的人,那是因心術不正,寫的書法只是用手畫線條罷了。』
於是,回過頭來,再學顏真卿。學書法的要旨在『寧拙勿巧』,寧可字寫得樸拙一些,也不要精細取巧。『寧醜勿媚』,寧可字寫得歪醜粗曠,也不可庸俗柔媚。『寧支離毋輕滑』,寧可有些參差不齊,也不能輕佻浮滑。『寧真率毋安排』,寧可率性純真,也不要造作安排。」
後世君子人,以為傅青主所論的「四寧四勿」,不只是論說書法而已。(出自《新世說》)
傅青主的「四寧四勿」,點出了君子的德學內涵:樸質而不柔媚,率真穩重而不輕佻。所謂「字如其人」,有怎樣的道德涵養,就寫出怎樣的字。如同柳公權的書法一絲不苟,顏真卿的字樸拙雄偉、氣勢磅礡,楷書如忠臣義士,臨危難而不可奪,一生堅貞愛國。顏真卿是傅青主崇拜的英雄,寫其字,得其神,自己以明朝遺民自居,一生拒絕與清朝合作,寧可終老山林之間。這是中國讀書人、書法家的堅持與傲骨。

愛的叮嚀106-2-4

親愛的孩子:
這個星期一  淨空老法師到學校參觀時的迎接與頂禮、後續的排放椅子和觀看表演節目,大家的表現都很不錯,也都能聽從主任與師長們的要求,可以看出你()們將在學校裡所學到的一切顯現出來了,老師期望妳()們能夠持續地努力與保持這樣的言行舉止,讓自己在平常的生活裡就是這樣的循規蹈矩、進退有據、一言一行都有分寸……成為一個恭謙有禮、文質彬彬的君子,而不是特別的節日、不是客人來訪才特意表現,更不是需要師長們不斷提醒或約束或要求,那麼你()就是走在前往成功的路途。而且老法師特地來訪,其實就是對我們的教育理念、辦學方式的肯定,而在這學校、師長大家努力維持的學習環境裡,是不是應該更努力、更認真督促自己莫入寶山空手而回呢?(再分享一件小事,學長奉茶毛巾給  老法師時,注意到  老法師非常專注地欣賞著舞臺上的表演,試想這樣一位年長者、這樣德高望重、見多識廣的師父,連這我們這小小的演出都能聚精會神地觀看,這不就正是示現尊重、恭敬讓我們學習嗎?
星期二的晨會,主任語重心長地告訴各位,我們要盡力、認真地將自己該做的事做好,而不是只做想做的事,這也是老師一直希望妳()們可以極力改進的地方,認清楚自己的身分、本分,將自己分內的做好、盡到自己該盡的義務。現在身分是學生,那麼就該認真學習、專心上課、用功讀書、專注課程、複習課業,因此,每天的功課一定要確實完成(按照各科老師的要求完成),因為這是妳()們分內的事、是你()們該盡的義務,這幾年間的求學階段是妳()們最寶貴的時光,也是最可以專心讀書的歲月,若不趁此珍惜、把握,錯過了之後,未來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努力、要吃更多的苦,才有可能彌補,甚至也有可能無法彌補……千萬不要讓自己主演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戲碼。再則,假日回到家裡,也請別忘了自己身為子女、身為晚輩的角色,多做家事、分擔父母或長輩辛勞、更別忘了要做到恭敬親長,因為「不敬,何以別乎?」,所以,從一言一行、心裡,甚至臉色都要要求自己恪守這人倫最基本的底線,對父母親長最根本的尊重,進而才談得上為自己培福。
星期四的修身,我們從楊定一博士有關於讀經和靜坐時的腦波研究圖表和提倡讀經的影片裡,了解到「在三至十三歲是記憶力的黃金時期,但更年長的孩子也適合讀經。透過簡易的誦讀方式,我們不僅看到孩子行為舉止的改善,記憶力、數理或其他學科的表現也有顯著的進步,醫學上更證明讀經能幫助孩子專注沉穩。當兒童醒著的腦波是介於十二~三十赫茲的β波(βrhythm),讀經時腦電波(EEG)變化則類似靜坐的反應,腦波會減緩成介於八~十二赫茲的α波(αrhythm),甚至可以達到全身頻率完全同步的「合一性」(Coherence)。我過去注意到,凡是要發揮最高的創造力(不論是藝術、科學、數學或其他領域),都離不開這和諧的合一性境界,這也是多年靜坐工夫才能帶來的腦波轉變。換句話說,讀經就如同是動態的靜坐(movingmeditation)。」所以,讀經真是對我們的記憶力提升、腦力發展、各方面的學習能力......都會有所助益,而且也更能幫助我們的專注與沉穩,而這正是我們目前所急需的,因此,請各位在讀經課、背誦論語、背誦古文、讀經觀摩時,都能更努力、認真、大聲地朗讀,加油吧,孩子們。
最後,下週日就是段考了,請各位利用時間好好複習功課、準備考試,因此,下週起的下課時間,教室內請勿喧嘩、吵鬧、玩耍,若有需要活動筋骨、增進體能者請到樓下,請維持教室讀書或休息的氛圍,
孝親尊師、福慧增長
愛你(妳)的導師

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三字經簡說(十七) 曰仁義 禮智信


三字經簡說(十七)   曰仁義  禮智信《明倫月刊》371
仁、義、禮、智、信稱作五種常理,這是不容許紊亂的,人人都應該了解五常,更應該實行並守住不放,因為能做到這五條,才配稱作「人」。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這五字的意思。
「仁者人也」,由字面上看,仁就是二人,單獨一個人無法表現出仁來,一定要兩個人。人與人相處,存著一種交厚的心理,不傷害對方,一切為對方著想,這就是仁。在實行上,最需把握的基本原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要實行「恕道」。
「義者宜也」,人所應該做的事就是義,凡是合宜的,做出來對大眾有益的事,都是義。如果只對少數人或某個人有好處,而對多數人卻有害,像這樣就不可稱作義了。
「禮者理也」,做人做事要合乎道理。怎樣才合理呢?就是要凡事恭敬,由內心發出恭敬對方、恭敬事物的心,有了恭敬心,對人不敢魯莽,做事一定小心謹慎,不敢稍有懈怠,這樣一定處處受人歡迎,也不會把事情給辦壞了。求學也要恭敬,才可以得到學問的真實益處。
「智者知也」具有分辨善惡、是非、邪正的能力,知道那個該做,那個不該做,才不會迷迷糊糊,造下更多的罪業,受苦無窮。
「人言為信」,人講出來的話必須誠實不欺,才叫人話--信,否則就叫狺,只是動物的叫聲罷了。

三心一力 ●三 省


三心一力      ●三 《明倫月刊》371
有四法得大智慧:常尊重法,恭敬法師。隨所聞法,以清淨心,廣為人說,不求一切名聞利養。知從多聞,生於智慧,勤求不懈,如救頭然。聞經誦持,樂如說行,不隨言說。(摘自《大寶積經》)
有四種法能令眾生得大智慧︰一、時常對於○法及說法的法師,抱持恭敬、尊重之心。二、將所聽聞的○法,以清淨無雜之心,廣泛為人解說,不求獲得一切名利。三、明白智慧從多聞而來,故對○法總抱著「求知若渴」之心,勤懇求法,精進不懈,宛如解救頭頂著火一樣急切。四、對於○經,不但聽聞、讀誦,更樂於依○所說而修行,不只在文字、言說上用功。
令眾生得智慧的四法,歸納起來即「三心一力」—— 恭敬心、清淨心、精進心與行動力。○法從恭敬中求,恭敬是上求○道必備的基本心態。清淨心則能讓吾人超脫凡夫的染污心,如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蓮,此須賴持戒方能得力。欲精進不懈,須對生死之苦有深切體認,方能於菩提道勤求不息。再者,除了心理的準備外,實際的行動亦不可或缺,世間法尚且講究「知行合一」,欲求出世解脫,當然也少不了老實修行。
新的一年,○門弟子常互祝「增福增慧」。欲求增福,便須多積陰德;欲求增慧,便得在這「三心一力」上多多致意了。

不要在你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了安逸


不要在你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了安逸     ●知識家編輯部  23 九月 2014
http://www.knowledger.info/2014/09/23/dont-choose-to-be-at-comfort-zone-when-you-are-still-young-enough/
出社會永遠不要害怕吃苦,有一天當你回頭看,你將會發現人生成長最快的階段,往往都是吃最多苦的時候。當挫折發生在你身上時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經歷這些挫折後代表你又要成長了。
人生不要害怕吃苦,更不要害怕失敗,吃得了苦、不怕失敗,才有成功的機會。人生的奮鬥重點在於行動,如果你很想要某樣東西,就應該選擇讓自己使命必達的完成它。安逸於舒適區最大的危害之一便是讓我們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卻不自知,等到有天回過神來,已經在自己與別人的人生生涯上落後了一大段。
當你在最能學習的階段選擇了談戀愛、在你最能承受辛苦的時候選擇了安逸,錯過了你最能經歷吃苦的青春時段,對於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當你羨慕著別人擁有的美好生活時,請試著思考他們背後曾經付出的努力代價,當你抱怨自己那不夠美好的人生時,請想想自己是否在別人歷盡千辛的時候選擇了讓自己過得安逸。
什麼叫吃苦?
林百里曾說:「逆境沒有那麼嚴重,只要有信心,能夠吃苦,不管在什麼環境下,一樣能成功。」,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別人所不能忍的氣,做別人所不能做的事,才能享受別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即使你不是生長在富裕的家庭,但只要肯學習、肯努力、肯吃苦,最後一定可以取得勝利的果實,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當你羨慕別人在大公司上班,可以講得一口很溜的英文時,請想想他們曾經度過多少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的日子。當你看著別人開著奧迪的時候,請想想他們曾經為了跑客戶,受盡了多少苦難的歲月。
如果你生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請不要因此讓自己喪失了奮鬥的志氣,讓自己成為一輩子仰賴父母的富二代,如果你生長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請不要氣餒,你應該感謝上天讓你擁有比那些有錢人子弟一顆更充滿鬥志的內心。
你現在的生活情況如何,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顆永遠向上的心
時間一旦過了,便不再回來,當我們從進社會的一開始,當初還是學生的那個初衷便不像在學校時那樣強烈。時間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後再也不會回頭,問題是你如何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活出最好的自己。阿爾伯特.哈伯德曾說:「決定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態度比能力更重要。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
你現在的生活景況是怎麼樣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顆向上的心,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去,這樣你最終會走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環境,但卻可以選擇透過努力讓自己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
如果你現在做的事情你老了以後也能做,那麼你的青春就變得一點意義也沒有。
雖然我們都知道生活裡能把握住的只有現在,可是很多人可能連自己都不曉得,大部分人老是同時活在昨天、今天及明天。你可以仔細想想,是否老是在回憶以前的種種?幻想自己未來會過得如何?自己是不是動不動就說以前如何如何?會不會常說等我以後有錢了就會做什麼? 昨天已經過去了,明天也只不過是一種期待而已,此刻我們所擁有的只有今天,或是說的更具體一點,我們只擁有此刻而已!
失敗了,你可能會難過、失望;但如果不試試看,那麼就一點機會也沒有。如果你相信沒有「不可能」,那麼許多「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就會變成「可能」。一生中有幾個三百六十五天,其實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就算沒做成,至少也是轟轟烈烈的幹了一場,讓自己『勇敢』一點,等到了三百六十五天之後,你會發現究竟自己走了多遠,跨出了多大一步。
社會上最可怕的莫過於比你聰明的人又比你努力,永遠要記得,所有你努力付出的都不會白白浪費掉,如果你還沒成功,也只是代表你正在路上而已。不要在你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了安逸,如果你現在做的事情你老了以後也能做,那麼你的青春就變得一點意義也沒有。

曼德拉式的寬容 ●陳木村


曼德拉式的寬容    ●陳木村《明倫月刊》371
人生在世,人際間的磨擦、誤解和恩怨總是在所難免,如果肩上扛「仇恨袋」、心中裝著「仇恨袋」,生活便會是如負重登山一般,舉步維艱,最後只會是堵死自己的路。
「若不能把自己的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那個我其實仍活在獄中。」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靈的豐盈。
記得南非的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 羅本島二十七年。當時儘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虐待他。但是,當一九九一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總統就職儀式開始,曼德拉起身致詞歡迎他的來賓,他先介紹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三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偉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二十七年的白人汗顏得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的向三位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都肅然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自己。也唯有如此才能改變自己,進而成就個人的輝煌。」
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拋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朋友們:
我們之所以總是煩惱纏身,總是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有那麼多的不滿和不如意,是不是因為我們缺少曼德拉的寬容和感恩呢?
其實很多時候,寬待別人就是寬待自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可以減少許多麻煩。善於為別人著想,理解他人,以寬大的胸懷接受來自於各方面大大小小的壓力,把自己和別人的利益衝突看得淡一些。心存高遠目標,不會為小事動搖。更不會花太多的精力去和別人計較。明白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要具有忍耐和寬容精神,善於用自身的高貴品性去感化對方,且要能以直報怨,不念舊惡。昨天的敵人,在明天就有可能成為朋友。學會寬容,就是學會尊重自己。
學會寬容,也就學會了走好自己人生之路。寬容是一種氣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你的「這一笑」真是灑脫極了。

愛的叮嚀106-2-3

親愛的孩子:
星期二的晨會,劉鈺玲主任提醒了各位「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又分享自己以前讀書、背誦英語古文的經驗,要我們好好利用早晨記憶力最好的時段,讀誦、背誦英語與古文或論語等經典,為什麼劉主任要這麼語重心長地叮嚀著我們,看看以下的這一段文字,便足以讓我們明瞭師長們的用意了。
古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為什麼「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個好的開始。所謂「大地回春」、「春光滿面」、「一元復始萬象新」,春天是一個最好的季節,為大地帶來了生機、帶來了生氣。
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有一個最好的契機。所謂「風和日麗」,春天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季節;夏天很炎熱;秋天雖然涼爽,但有肅殺之氣;冬天非常寒冷。所以,一年四季當中,春天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們在這個好的季節當中,身心都很健康,充滿了生氣、充滿了喜悅。這麼好的一個因緣,心平氣和,在新的一年有什麼計畫、什麼工作、什麼展望,都要在春天有所規劃。
春天這個時節,每一個人都很喜悅,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生機。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從現在開始,要重新起步。以道業來說,從現在開始要精進道業,檢討得失;就家庭而言,「家和萬事興」,家庭要和合、家庭要興隆,要反省檢討;事業也是一樣;在學校裡面讀書,過去沒有努力用功,懈怠了,現在就要精進用功……無論各行各業,每個人到了新春這個時節,都有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有了新的希望,就有新的契機,所以說「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一年是由一個月、一個月……組成的,每一個月是由一天、一天……組成的,一天當中最好的時節,就是早晨。白天很疲勞,休息了一個晚上,隔天一早頭腦很清淨、很清晰,身體充滿了活力。早晨太陽從東方漸漸升起,晴空高照,充滿了生機。所以,早晨這個時刻不要放過,今天有什麼活動、有什麼計畫,在早上這個時間計劃出來最周詳、最清楚,不會錯誤,所以「一日之計在於晨」。假使每一天都是如此,天天都是好時節,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天天都好,月月都好,年年都好。
「一生之計在於勤」,所謂「勤能補拙」,做事不能投機取巧,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步步都是光明。無論是出家眾的道業、在家居士的事業、學生的學業,乃至於各行各業都講究一個「勤」字。勤,就是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用功,不投機、不取巧。假使能夠本著這三大原則,給自己一個新的規範,這一生一定有所成就,不會虛度一生。
每一年都有例行的工作、例行的計畫,新春,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過去的就過去了,春天是一個新的開始。所謂「除舊佈新」,去除我們過去的缺點、過去的得失,好的要保留,失敗的方面就要改進。年節裡的除夕「除舊」,把所有的過失、所有的垃圾、所有的困難除掉;今天是「佈新」,是一個新的開始,每個人都要有這個計畫、這個觀念,每一位都充滿新的希望、有新的契機。有好的開始,就有好的成果。
《大學》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心當中有了過失,就要檢討反省,心地要光明、要磊落,心要淨、要定、要明。有了這念清淨的心、喜悅的心,做任何事情都很歡喜。https://www.ctworld.org.tw/turn/lecture/b063.htm
星期三的週會,雷主任親自宣導性平議題,提點我們最重要的「恭敬」,沒錯,只要我們對他人都存有恭敬心,那麼我們就不會有不合禮的行為舉止。而老師想再跟你()們說的是,不只是對他人或平輩的同學朋友要有恭敬心,最需要我們這樣做到的就是我們家中的父母、長輩和引領我們一路上學習的師長、學長姐等,因為孝親尊師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根本,是我們培福植福的開始,而我們如果連這最基本的基礎都做不到或是沒做好,怎麼可能會有順遂、如願的一生呢?所以呀,請要反省自身的言行舉止,若之前有對父母師長不敬不禮的情形,請自即日起,徹底革除,努力做到「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進而成為孝親謙遜的好孩子。當然對於世間法的學問或者○法也都必須以恭敬之心求之,還記得那一句嗎?「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拿出最虔誠的恭敬心,祝福大家在學業上愈來愈得心應手、德性上都能不斷進步,朝著具有文化素養的卓越人才邁進。
對了,有關下週的重要事項,緣自英國威爾士大學的漢學院院長39日來校參觀後,與 淨空法師說明學校的情形,法師便決定下週一親自蒞校,這是多麼難得、殊勝的因緣,姑且不論其與 雪公太老師的師承,以其修行、弘法、講經、利益眾生等等努力,法師都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學習、效法的長者,期望大家能以恭敬心迎接星期一的到來,讓自己沾露法雨、洗滌心靈、服用良藥、精進心性。
孝親尊師、福慧增長
愛你(妳)的導師

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退步原來是向前 ●阿 蓮


退步原來是向前  ●阿 蓮《明倫月刊》407
  古人曾有「退一步,路才寬坦」的警世名言留存於世,而下面這則讓路故事恰好可以視為是這則名言的一種體現。
    讓之有餘
    江上有一座獨木橋,橋身狹窄,只能容一個人經過。一天,有一位紳士要過橋,他跨上橋身不久,便遇上一位孕婦迎面而來。紳士很有風度地轉身回頭就走,讓孕婦先過橋。
    紳士再次過橋,走到橋中央,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體諒到樵夫肩上的擔子重,紳士不等樵夫開口要求讓路,轉頭往回走,讓樵夫先過橋。為了免得一再折回頭,紳士在橋邊等對岸的人都過了橋,才踏上去。眼看就快到達橋的另一邊,卻見到有個農夫推著獨輪車,車上堆滿了農作物,正要跨上橋。紳士雖然體諒農夫推車不易,但是自己只要再向前走幾步,便能過橋,便有禮貌地請農夫止步,對他說:「農夫先生,我已快到橋頭了,請你行個方便,讓我先過去才上橋,好嗎?」
    農夫不理他,繼續向前走,走到紳士面前,兩人面對面而立,農夫見他不肯讓路,暴躁地說:「你沒看到我獨輪車上的貨物有多重嗎?你兩手空空走得輕鬆,該由你讓路才對呀!」
    紳士耐心地說:「我知道你推車辛苦,只是,你只需退後幾步,讓我過了橋,你就可以通行無阻了。」
    農夫堅持不退,他大聲喝道:「讓開!讓開!別耽誤了我的時間,再遲,我就趕不上集了。」
    兩人都不肯讓,站在橋上,大眼瞪小眼地對峙著。這時,一條小船經過,船上坐著一位出家人。兩人不約而同要求師父為他們評理。
    師父聽了他們各自的理由後,問農夫:「你是真的趕時間嗎?」農夫理直氣壯地回答:「師父,那是千真萬確的事,讓路浪費時間,我會因此趕不上集市,我的農產品就沒法賣出去,我如何過日子呢?」師父對農夫說:「如果你急著去趕集,就更應該退後幾步。讓紳士過了橋,你就能順利地過橋趕集了。如今你花在爭執、對峙的時間是不是比退幾步的時間更多上好幾倍嗎?」農夫聽師父說得有理,低頭無言。
    師父轉頭對紳士道:「你說你在此之前已多次讓路給過橋的人,對嗎?」紳士自豪地說:「是的,我已充分表現紳士的風度,讓了再讓,如果要我再讓下去,我就過不了橋了。」師父笑著問:「你說再讓下去就過不了橋,那麼,現在的情形之下,你過得了橋嗎?」師父頓一頓,說:「既然已給那麼多人讓路,何不再讓一次,這樣,你就能圓滿地保持紳士的風度了,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在為別人讓路的時候,不也是給自己鋪一條路或者拓寬原來的路,從而可以令我們更方便前行嗎?
插秧哲學
    禪家有首偈子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種田人插秧,一面插秧一面低頭退後,低頭便看到水裡的天景,退至最後,一畦的秧苗便已完工。看似在退後,實則每一步都是在前進。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畦田,在辛勤播種插秧的同時,只要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染著,對外無求,心裡能包容愈廣大的空間,那一定能把那分心田耕耘得非常好。
   「退步原來是向前」,需要我們有一個彌勒菩薩那樣的大肚,以寬廣的胸襟和不凡的度量來承擔世間一切順逆。
    昨天我在乘坐公共汽車時,由於公共汽車上人很多,一位女士無意間踩到了一位男士的腳,趕緊紅著臉道歉說:「對不起,踩到你的腳了。」不料男士卻說:「不不,應由我來說對不起,我的腳長得也太不苗條了。」聽到他這樣的一說,乘客們哄的一聲,響起了一片笑聲。顯然,這件本來可能演變成一番爭吵或者橫眉怒目的事件,在這位男士善意的「退」一步處理之下,變成了對寬懷大量的一種無聲的讚美。而且,身臨其境的人們也無不和那位女士一樣對這美麗的寬容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樣的還有這樣一件事情,一位小學生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的實木地板銷售商店裡,手中的奶油蛋糕弄髒了商店正在展銷的一種高檔實木地板。小學生的父母立刻瞪了孩子一眼,然後誠心誠意地向老闆表示歉意,並馬上動手要去清理奶油蛋糕。不料老闆卻笑嘻嘻地撫摸著孩子的頭說:「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你致歉,它太喜歡吃你的蛋糕了!」於是孩子笑了,孩子的父母也笑了。最終他們愉快的交談起來,並且在老闆熱情的感染下,孩子的父親決定就在這裡定下了他們公司正在尋求的合作夥伴── 實木地板供應商。這實在不能不讓人佩服這位老闆的以「退」為「進」的智慧。
退後一步
    我們為人處世,總會遇到很棘手的問題或者很難辦的事情,如果僵持不下,就要避免衝動和盲目,不妨選擇退一步的方式來處理。這樣既可以保全雙方不受傷害,又能理智地解決問題,事態得以控制,不會造成過激的惡果。當然,這種「退」也是有原則的,那就是不能有辱人格和尊嚴,而是一種有選擇性的退步。這需要我們在遭遇到一些非常事件的事情,不論是得意或者失意,都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情緒,然後審時度勢,只要不使問題惡性發展並且可以妥善地處理好,有時退一步亦是一種勝利。
    伊瓜蘇瀑布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瀑布之一。由於伊瓜蘇河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界河,作為界河的一部分,伊瓜蘇瀑布就成了兩個國家共有的自然財富。據有關記載,當年阿根廷和巴西開始對瀑布進行劃分時,由於雙方都想爭奪更多的瀑布所有權,雖然幾經談判,但始終沒有達成共識。
    後來,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西人最終作出了讓步,瀑布最美的部分被阿根廷如願以償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一九八四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考察伊瓜蘇瀑布時,將阿根廷伊瓜蘇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於瀑布的主要部分在名分上歸屬阿根廷,阿根廷就要承擔起保護瀑布的任務。為此,阿根廷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物力。
    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伊瓜蘇瀑布變成了世界旅遊名勝,各國遊客紛至沓來。但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現了:瀑布最美的部分雖然在阿根廷境內,但觀看瀑布的最佳位置卻在巴西境內。在阿根廷境內的遊客,無論站在哪個角度也欣賞不到大瀑布壯觀美麗的景色,要欣賞伊瓜蘇瀑布最美的部分,必須到巴西一側,於是遊客都從阿根廷跑到了巴西。就這樣,阿根廷人每年辛苦地維護著瀑布,卻只能眼看著對面的巴西人得到極大的經濟實惠而束手無策。
    無疑,這又是「退步原來是向前」的一個明證。
    《菜根譚》云:「爭先的徑路窄,退後一步自寬平一步;濃豔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長一分。」和人爭先道路就覺得很窄,假如能退後一步讓人先走自然覺得路面寬平許多。凡是太過濃豔的味道最容易使人生膩,假如能清淡一分自然會覺得滋味歷久彌香。既是如此,我們不妨在艱難世路之中,不憂愁、不怨恨;在春風得意之時,不張揚、不忘形,時刻保持一種清明的「退」心,在不知不覺的前進之中隨遇而安,安之若素。

為什麼要尊重別人?10個你該尊重每一個人的理由


為什麼要尊重別人?10個你該尊重每一個人的理由
作者:緯中(台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教師)2015-08-28
為什麼你要尊重一個.......也許你覺得不值得尊重的人?
和學生相處久了,發現孩子們身上常會有個特質,就是對人的好惡分明,不是喜歡就是討厭,不太會有對人「灰色地帶」的評價。
從這個現象延伸開來,學生自然而然會導出一個結論:「有些人值得尊重,但有些人不值得尊重」。
但真的有不值得被尊重的人嗎?
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覺得不管對方是誰,不管對方做了什麼讓你看不過去的事,不管對方說了什麼傷害你的話,或是純粹舉止很白目、腦袋有洞......,我們都應該給予每個人全然的尊重。
你可以對他義憤填膺,也可以打從心底討厭這個人,但說什麼也不應該不尊重他。
為什麼?我的理由是.......
1. 若他年紀比你年長
年紀有時候不代表什麼,有時候它只是個迷惑人的數字。然而,年紀比你長的人,可能比你歷練更多,看的世界比你廣,懂得你不懂的事。所以若他的某項舉動令你不解、氣憤,背後也許有你所不明白的原因,你若願意虛心謙卑尋找,也許你能發現因年歲而累積的智慧。
2. 我們都困於某種身分裡
在社會網絡中,我們都身兼多重繁複的身分,也須滿足某個身分所該呈現的模樣,並執行這個身分所該做的事。
如果是一位老師,就會做出老師該做的事,照樣身為丈夫、妻子、執法者、公務員、學生……等也是一樣。身分不同,角色不同,思維也不同。
有時你不滿意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也許是因為他當時需扮演好那個角色所該呈現的面貌,即使那不是他的個性,即使他內心有千百個不願意,他也不得不這麼做。
這,才叫做專業。
3. 你是個有水準的人
如果你能給人尊重,那是因為你尊重自己。
你知道你的本性不會因為遇到不同人而改變,所以不會尊重某些人,怠慢某些人,因為你不是個輕浮、沒有原則的人,不是個瞬息萬變、牆頭草的兩面人;所以,你不會因為別人對你如何而變換嘴臉、作賤自己的品格。
4. 你也同樣是一個「人」
因為你重視他人身為「人」的價值。 他是個人,你也是個人。既是一個人,就有情緒、脈絡、故事,與多維度的複雜性;他有血有肉,有父母養,有愛人疼,被罵會難過,受傷會哭泣,和你完全一樣。所以,請你把人當人看。
他不是路邊野狗或過街老鼠,而即使是野狗與老鼠,也值得你更好的對待。
5. 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已是過時、眾所撻伐的廣告詞;比較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只要他不喜歡,我就不可以」。
如果你能清楚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並能經過觀察、對話找到對方的界線,進而尊重它,這會是一件在現代社會中珍稀罕見的美事。
尊重那個人的界線,就是尊重那個人。
6. 「先後」可能沒那麼重要
你可能覺得是對方「先」不尊重你的;你想,當對方「先」尊重你的時候,你才願意給出尊重。畢竟每個人都需要受到肯定、被看見。但其實就算你沒有「先」從對方得到,你也可以大方、有風度的「先」給出尊重。
給予是件美德,也許短時間內會因此吃虧,但當時間拉遠,因給予而吃虧的人少有人在。有時反而因你願意「先」一步給予,將讓人看出你的心理層面更成熟,也會因此贏得人的尊重。
7. 不尊重,不會讓你贏得尊重
我們都習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都無法忍受不公平的對待。然而,你不需要透過貶抑他人的方式來維持自尊,你也無法藉著不尊重人來贏取別人的尊重。
尊重就像打哈欠一樣,會傳染、會滲透,當你情不自禁大打哈欠時,看見的人也會不自主地哈欠連連。
若你能尊重那些原本不尊重你的人,相信在不久之後他們也會反過來尊重你。
8. 話語是世上最有力量的一件事
我們都有那種因人一句話而耿耿於懷,夜晚因此變得漫長難熬的經驗;往往言語帶來的精神虐待,有時比肢體的更加暴力。
每個人的舌頭都掌握著能為別人帶來痛苦或歡喜的能力;你的話可以傷害毀滅,也可以溫柔療癒。
若你曉得你的唇舌可以為人開啟地獄或天堂,也許你會更謹慎那些從你口中溜出去的話。
9. 「用心」比「對錯」更重要
有人可能做事就是比較白目,也許他一再挑戰你的容忍底線。但撇開結果不談,你有沒有看見他的用心呢?
一個人的用心,看眼神中的專注度就曉得。
沒有人完美,我們都有疏漏、迷糊、做錯的時候;但事情做的如何是一回事,有沒有用心又是另一回事。
你要一個沒有靈魂的完美,還是個有溫度的缺憾?你要一個絲毫不在乎你的旋轉壽司Bar,還是個偶爾會濺出幾滴水在你袖口的微笑侍者?
10. 若你想要有所學習
每一個人身上,必然有幾個值得你學習的事物;但前提是,你得先尊重他,才能看見那些事物。
如果你不尊重一個人,你會視他為透明人、障礙物,或視他為令你眉頭一皺的風景,甚至會妖魔化這個人。
是的,也許他身上有99件讓你反感、令你不欣賞的特質,但至少總會有那麼1件是值得你正眼注視,是你身上所缺乏的特質。但你若無法給出基本的尊重,你眼睛就會被蛤仔肉糊到,一輩子也看不見這件事。
這豈不是太可惜了嗎?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1467

愛的叮嚀106-2-2

親愛的孩子:
這個星期二的晨會進行了這個學期的第一次唸佛,儀式莊嚴而隆重,主任除了說明所有的儀軌及其意義之外,更告訴我們,這麼做的用意,就世間法而言,期望幫助各位收攝心靈、提振精神、專注學習、開啟智慧、厚植福德、消災解厄……,對於我們百益而無一害的種種,希望你()除了體諒、感謝學校、師長的付出與努力之外,更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讓自己各方面都可以越來越進步。
週三的週會宣導,高老師準備了豐富的圖片與影片,讓我們體驗多角度觀察……,影片「尊重每個存在的價值」中更有很棒的一段「無論人生如何踐踏你、蹂躪你、糟蹋你、壓榨你,你永遠不會失去你的個人價值潛藏於體內,那喜悅、知識、永恆所閃耀的火光,那火光永遠不會熄滅,我們的價值並非由穿多少錢的衣服,或銀行存款或工作職稱來決定,我們應該豐富的是人生閱歷而不是履歷。」又藉由WhatsApp的聯合創始人Brian ActonJ.K.羅琳、比爾蓋茲的經歷告訴我們:「失敗只是ㄧ種訊號,它告訴我們應該要拓展自己的視野,我們必須為了更上一層樓養精蓄銳,事實上我們最後的成就往往超出自己的想像……如果你不從失敗中學習,失敗永遠都是失敗,當你從失敗中記取教訓,失敗就成為人生的課程,我們也就能夠從這些教訓中舉一反三,並能夠更了解如何改進我們的方式,以嶄新的能量向前邁進!」祝福各位都能從生活課業的不順遂或挫折中,獲得不斷前行的力量。
最後,提醒你()開學已經二週了,請趕快調整自己各方面,讓自己進入到學習的最佳狀態(請各位切記功課日誌要準時繳交、上課秩序要改進、專心學習聽講、排隊集合動作要迅速準時、週考小考都要用功複習......ㄧ再違反者,要重罰了呦,故請各位加油),寒假、春節都早已遠逝,勿再眷戀,收心專注於課業和德性上的學習與精進,好好努力這國中生涯的後半段,為自己的未來爭取更多的機會。
孝親尊師、福慧增長
愛你(妳)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