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讀書變得民富國強!德國閱讀的力量 一種習慣改變一個民族


讀書變得民富國強!德國閱讀的力量 一種習慣改變一個民族  文/德e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晚上10點還有人在餐廳裡吃香喝辣,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歡聚在一起玩樂,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在這裡人們無聊的只能看書了。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相關。
德式閱讀
到底什麼是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或是您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在遙不可及。
先來看一些數據調查,告訴你德國人讀書狀況:有91%的德國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其中,23%的人年閱讀量在918本之間;25%的人年閱讀量超過18本,大致相當於每三週讀完一本書。書也成為了朋友之間最受歡迎的禮品。
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對於德國年輕人來講,讀書就和他們的啤酒一樣讓人喜愛。
14歲以上的德國人中,69%每周至少看書一次;36%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看書;22%的人看「很多」書;16%的人則有每日閱讀的習慣,屬閱讀頻繁者。
8000多萬的德國人擁有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年市場銷售總額達96億歐元。德國年出版新書9萬餘種,平均每萬人11.5種。德國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
德國的讀書文化
讀書習慣: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局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背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
如果你在德國生活,你一定知道這裡的圖書是多麼昂貴,就拿2012年的一本暢銷小說《Er ist wieder da》為列,約在19.9歐(約760元台幣)。也正因為德國人喜歡閱讀,德國亞馬遜圖書和閱讀器kindle,一直銷量不錯。但德國人更喜歡紙質圖書,有兩點原因:一是喜歡紙質圖書拿在手上的感覺,更為傳統和真實;二是電子圖書價格並不比紙質圖書價格便宜很多。
他們還認為真正的閱讀源自於書,而非即時消息,他們更願意閱讀有價值的,即便是長篇大論的文章,而不是閱讀那些無用的、八卦的、沒有任何營養的花邊消息。
德國人更喜歡閱讀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學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評的6本書為例:《波比和流浪漢:一隻改變我生命的貓》; 《戰爭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癒密碼:六分鐘病癒方法》;《百歲老人蹺家去》;《狐狸谷》。
讀書氛圍:讀書應該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無論男女老少,達到了平民閱讀,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們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想法,促使他們不斷的閱讀。此外,德國人認為,閱讀關乎國家未來,經常性大量的閱讀,能夠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讀書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長和學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閱讀視為一項兒童啟蒙的社會工程。5年級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張贈券,免費在圖書館領取一本書。
德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他們對書籍的興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玩具就是圖書。父母還會在每天睡前為他們讀書或和他們一起閱讀。德國的小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並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點左右就放學了,而圖書館會在課餘時間為他們舉辦各種朗讀活動。中學時代老師會佈置主題性作業,需要學生大量閱讀相關書籍以便完成作業。幾乎每一個德國家庭,都有書架,或設在書房,或擺放於客廳,似乎成為了家裡的一件裝飾,但很多德國人的書架上的書,他們幾乎全部都閱讀過。德國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人均藏書一百多冊。他們認為,「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讀書設施:德國有將近7700家的書店,書店工作人員則約為31000名,到處都可以見到書店,無論是市中心的大型圖書商店,還是車站的小型圖書店或報刊亭,如果你留意觀察,會在很多社區附近找到一個像電話亭一樣的小亭子,裡面放滿了二手圖書,這就是公益免費借書亭,你可以免費在這裡借到自己想要閱讀的圖書,或是可以把家裡看過的圖書放進來供他人閱讀,全憑自覺。
通常書店內部的環境都十分安靜、幽雅,很多大型書店內,或小型書店門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閱讀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費閱讀區,即便你沒錢購買,但只要你願意閱讀,你完全可以坐在這裡看上一整天,是不會有人因為你只看不買驅趕你的。大型書店也經常會舉辦一些讀書會或朗誦會,來提倡人們閱讀,並喜歡上閱讀。這裡不會因為利潤原因只出售大量的暢銷書,也是會照顧到各個閱讀人群的需要。
如果你對讀書感興趣,同時喜歡找一些已經不再發行的圖書,可以到當地的跳蚤市場或是一些並沒有任何名氣的二手書店找到一些不再發行或特別意義的圖書。除了民眾的讀書設施外,每年德國法蘭克福和萊比錫都會舉辦書展,作為一種圖書文化和商業的交流平台,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世界各大圖書出版商到這裡參展。
讀書背後的故事
德國可以算是民富國強,背後一定是一種文化力量在推動著,那就是閱讀的力量;華人發明了造書的紙,但喜歡閱讀的人越來越少。我們在不斷感嘆德國製造的同時,感嘆德國強勢維持歐元區的同時,卻沒有注意到,德國的大學和圖書館一定是當地最經典的建築並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沒有注意到德國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閱讀者群,更沒有註意到德國人對知識的尊重和閱讀的態度。
今天整個社會都表現的浮躁不安,在捷運上,大家忙著刷臉書,看八卦,瀏覽論壇,因為無法理性的篩選,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聞和消息,閱讀了太多的不良和過激的圖片,自然的在一個浮躁不安的環境,心靈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為信息爆炸,我們養成了一種叫做「淺閱讀」的快餐式閱讀方式和習慣,大家的閱讀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閱讀質量卻不一定能得到保證,我們又有多少人會在這個時代,真正的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夠淨化心靈,提升精神生活的書上呢?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坐車的時候放下手機,拿上一本書讀一讀;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不再被浮躁纏身,清心寡欲的讀一本書;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不再以所謂的「淺閱讀」為榮,而花時間去讀一本真正的好書。(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9894
閱讀開智慧 洪蘭分享閱讀的力量【節錄】  人間社記者陳瑞珍2017-06-20
洪蘭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是知名台灣腦科學家。1969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即赴美國留學,1980年取得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致力腦科學研究,以及相關知識在教育的應用及推廣。近年來,有感於閱讀是教育的根本,遂致力於閱讀習慣的研究和推廣,踏遍台灣及離島近千所的中小學,都有她推廣閱讀的足跡。
洪蘭表示,擁有閱讀能力,是活在現今知識社會必備的共同貨幣,閱讀不但可以活化頭腦、重整邏輯,又可幫助腦筋思考,透過閱讀,可以改變大腦中胼胝體的厚度,並活化大面積的左腦,讓勤於閱讀的人快速汲取訊息、知識。同時閱讀可以幫助神經傳導的聯結,大量的閱讀,神經聯結相對變多,越容易舉一反三,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
在研究中發現,閱讀結合遊戲應用於教育上,可以使神經分化的更快速、緊密,有助於學習及克服困難。洪蘭指出,大腦的神經其實是不斷的在改變,只要不斷刺激,就會越來越進步,相對的,大腦沒有持續刺激就會漸漸退化,甚至被其他功能所取代,因此主動學習,努力保持閱讀的好習慣,就能保有清晰、靈活有條理的腦力。
洪蘭表示,透過大量閱讀,增加閱讀能力,除了幫助自己容易解讀事物,還可增加想像力與創造力,形成腦神經非常強韌的聯結力,讓我們觸類旁通,做即時反應。因為閱讀能幫助我們,用到別人沒有想到的方法,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地方,不但能解決日常生活遭遇的問題,也增進豐富的知識,這就是閱讀帶給人類的智慧。
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只有三磅重,佔體重的百分之二,卻用掉身體百分之二十的能源,它無法時時刻刻注意所有的刺激,因此一天當中,百分之六十的行為是習慣化了的行為。所以我們在生活上要做事不拖延、物歸原處,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自然有時間發展自己想做的事了。
一個國家強盛與否,取擷於孩子幼兒少年時所讀的書量多寡,而這些書使人變化氣質,明白生命的目的,尋得人生的意義及對未來人生的理想,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http://www.lnanews.com/news/%E9%96%B1%E8%AE%80%E9%96%8B%E6%99%BA%E6%85%A7%E3%80%80%E6%B4%AA%E8%98%AD%E5%88%86%E4%BA%AB%E9%96%B1%E8%AE%80%E7%9A%84%E5%8A%9B%E9%87%8F.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