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7個鍛鍊腦力好習慣,後天的聰明有可能!

科學證實:7個鍛鍊腦力好習慣,後天的聰明有可能!Posted on 2015-09-30  Tony
曾經有段時日,人們相信自己與生俱來就被老天賦予一定程度的智慧,我們的使命就是盡可能激發、實踐所有潛力。而科學家現在證實,這樣的潛力其實不僅能夠日益月增,我們也能享受潛力倍增的箇中滋味。藉由學習新技能,腦中會自行開創全新神經路徑,幫助腦部運作更加快速與進步,達到更高一層的境界。
以下列出能讓你擁有超人腦的七個好習慣,一起來看看當中眉角為何:
1.演奏樂器
音樂的演奏,對於創意力、分析技能、語言、數學、精細肌肉的訓練等皆有所助益。儘管有著這些好處,有些人仍主張參與團體運動的活動也一樣有相同功效。但是,能讓演奏樂器有別於其他活動的特殊所在,在於演奏強化了腦部胼胝體,大腦左右半球的結合度因此提高,並且產生新的連結點。
不論你年紀多大了,優化後的胼胝體還是能夠促進執行技能、記憶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總體腦部功能。
2.不挑食地閱讀
不論你埋首於《冰與火之歌》、《哈利波特》的小說或是《華爾街日報》的議題新聞,閱讀的好處無庸置疑。閱讀可以降低壓力,讓你「自我感覺良好」,並且增加晶質、流質與情緒三種類型的智力,幫助解決問題,拼湊各種知識片段於一身,排解來自日常生活的疑難雜症,並且瞭解他人的情緒起伏,以利準確詮釋並做出回應。
在工作上,則是轉化成讓業務洽談成功達陣的絕佳理解力與管理手腕。
3.規律健身與運動
單單是偶爾運動並不能產生任何奇蹟。規律運動比起不時地密集健身更為有效許多。規律運動能夠讓細胞充滿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一種人腦中助於記憶力、學習力、注意力與理解力的蛋白質成份,這現象通常又稱作精神敏度。
有些科學家甚至推測長時間地久坐,讓屁股黏在椅子上會產生上述的反效果,並且阻擋人腦平時正常運作能力。
4.學習新語言
如果你想要變成記憶達人,那就別再玩拼圖,改學點新的外語吧!研究顯示會說雙語的人們在解拼圖時比起只講一種語言的人表現更好。若是成功學習了一種新的語言,將能讓你的腦子更懂得處理任何需要耗心力的任務,包含一般的執行技能,例如規劃事情與解決問題。
此外,至少會說兩種語言的能力會正向影響你掌控環境的能力,將注意力導向處理事情的進展。有人說如果想要晉升到更高階的職位,就該學習西班牙語或是法語。根據人腦對於學習新語言的反應,學什麼語言其實根本是另一回事。語言的學習與接任高階任務兩者的連結,應該是人們最不需要多加著墨或憂心的地方,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對我們人腦所帶來的益處才是。
5.測驗你所累積的學習能量
那些聰明絕頂的學生在高中和大學生活中,會為了準備期末考而往腦子塞下滿滿從課本學到的知識,這麼做似乎就會對考試內容瞭若指掌。但問題是我們通常容易忘掉剛剛所學的東西,因為我們極少,甚至未曾被要求重新用同樣的方式復習剛剛所塞下的知識。學習新語言讓我們更聰明的原因就是因為它需要累積的學習能量。因為我們不停地需要使用語言知識,所以在過程中文法與字彙就會被無數次地使用,進而精進了外語能力。
透過隨時追蹤你所知曉、值得註記的一丁點知識,就可以將此累積能量的觀念套用在每天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環境。檢視從最近看的書本所受到的啟示、在一場重要協商中獲得的觀察,或是將平常使你注意到的細節紀錄在日記本上,都是可以參考的作法。所以還在等什麼?趕緊結合你所累積的學習能力,啓動自我精進的計畫吧!
6.鍛鍊你的腦袋
玩數獨、拼圖、謎語、下棋、電視遊戲、紙牌遊戲和類似的活動都能夠增加神經可塑性。其中涵蓋了多種讓腦部認識自我的神經路徑與突觸。當神經細胞以新的方式回應刺激時,即可增加神經可塑性,使人體能夠有更好的能力看清來自人際間彼此不同的意見與情緒舉止。變得更可以意識到新型的互動模式,提升認知能力。
諸如耳鳴的症狀,神經可塑性也和部份損傷有關,一小部份可塑性的增加就擁有預防特定身體不適應的情形。舉例來說,有著 高度神經可塑性 的人們較少感到焦慮與鬱卒,反而能夠學習更快、記性更好。
7.深層冥想
1992年,達賴喇嘛邀請科學家 Richard Davidson 研究他在冥想時腦波的變化,試圖找出他是否能夠自行產生特定的腦波。結果發現,當達賴喇嘛和其他和尚進行靜坐冥想,專心於慈悲情懷時,腦波顯現他們正處於深度大愛慈悲的平穩心境中。這份研究於2004 年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與《華爾街日報》,並獲得極為廣大的注意力。
冥想對於企圖心熱烈的人們來說顯得更加有趣,因為研究暗示了我們能夠掌控自己的腦波,隨時感受所欲感受之物。這代表了在進行協商前,我們能讓力量倍增,在要求加薪或是進行一通業務通話說服對方購買產品時,能使信心飽滿。
總體而言,人腦可以更加深度發展,而你可以有意地操縱其走向。進行不同種類的活動,會刺激著腦內不同的區塊,因此你可以著手精進本身優點,同時改善缺點。專注於腦內的自我精進對於任何處於專業高峰(或者也許是已停止進步的部份)的人來說都是個絕佳的主意,對於身懷抱負的專家與追求潛力最大化的企業家來說更是如此。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5/09/30/7-hobbies-to-be-smarter/?fbclid=IwAR1K1Xff67ArAEZeZGTpPZuzDrXZ6LJfdQY7L4CMuN8MACfF8kiGCBFT_Ic

愛的叮嚀107-1-10


親愛的孩子:
第一次段考成績,已經陸陸續續出爐了,整體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或許有同學認為反正考試之前並沒有很認真準備、用功讀書,所以,這個成績已經很滿意了;或許有同學會想有啊,有啊,明明某一科有進步又或說明明考得很好……,但,請各位再誠實地回想,段考前,妳()們真的專心在學習上嗎?真的有徹底將考試範圍復習好幾遍或者一遍嗎?說真的,當時,老師真的沒有感受到妳()們的勤奮讀書、想要好好唸書的氛圍,而是一逮到機會就要講話、上課不夠專心、作業交不齊、小考週考幾乎沒什麼讀書、一考試就說都用猜......這樣散漫的情形,真的令老師不禁替妳()們擔心,再10天左右,就是第二次的模擬考,範圍比上次多一冊,你()們來得及復習嗎?再七個月左右,就是會考了,妳()們能做足準備嗎?
老師還是忍不住要稱讚智班的楊珮妮,一改完她的國文考卷,老師當下真的非常感動,感動於她的努力與用功,感動於她真的有聽話把非選擇題都背好背熟,感動於她的非選擇題都沒有被扣分。你()們都跟智班的同學一起學習、生活、成長,珮妮以前的情形大家也都很清楚,而今天她能進步到這樣的程度,妳()們難道不該「見賢思齊」嗎?而從世懷老師分享的週記裡,也有寫到柏瑜的地理也考了92分、東胤的地理也考到93分,如果他們可以,妳()們沒有理由辦不到,所以,請從此時此刻起,振奮地努力開始讀書吧,希望這一次的段考,是我們的低潮、是我們的谷底,期望妳()們可以從這低潮這谷底,大開步伐往前邁進、為自己的未來好好努力,加油吧,孩子。
福慧增長、突飛猛進
愛你(妳)的導師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美術作品---應用美術社

美術社作品----應用美術社










英語課--B組

這學年的英語B組,學校安排姚雍禎老師為我們授課,姚老師非常仔細地講解文法,翻譯也一句一句帶著同學們書寫,而且老師不僅新進度這麼詳盡、清楚地說明,連一、二年級的課程也是這樣一課一課、一句一句地講解,如果能跟上姚老師的進度與規劃等於新舊進度都全部再上課一次,雖然辛苦,但能再重新奠定基礎,希望孩子能認真學習並瞭解老師的用心。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在中國學會的第一課是挫折忍耐力

國中老師的北一女女兒,在中國學會的第一課是挫折忍耐力
作者:陳珮雯 (親子天下)2018-04-16
CC老師的女兒在台灣是學霸,到中國念全球排名第15的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微積分卻不及格,母女經歷一場震撼教育後,CC老師說中國的學霸不是原本她想的只會死讀書,而是天生聰明,卻更徹底的努力,還念得很有效率,而且視挫折為必然。孩子到中國念大學,可以鍛鍊出很堅強的挫折忍耐力。
CC老師是一位退休的國中自然科老師,她的女兒在台灣是學霸,學測成績在北一女的同班同學中排名前10,去年,當她決定去念浙江大學時,家族親人群起反對,連學校老師都勸她不要「高分低就」。但是,這位台灣的數學資優生,到了學霸林立的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上學期許多的微積分考試卻不及格,震撼了這對母女。
整個採訪過程,CC老師一直擔心她的分享,會長了陸生志氣、滅台生威風。但女兒過去半年在中國的學習生活,的確讓她對去中國念大學改觀。CC老師目前在台灣,為家長自組的共學團孩子們開設生活中的自然科學課程,身為老師和母親,在陪伴赴中國求學女兒的過程中,分享了她的觀察和心得,以下是CC老師的第一人稱自述:我們這一代長大的,對中國都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例如那裡的生活非常苦、很落後,學生只會死讀書等等。女兒去年去浙江念書後,我才發現和我想的完全不同,中國頂尖大學的學生除了聰明,還很努力。當地生活的電子商務化、科技化,比台北進步太多。 女兒的同學多半家境優渥,從小就學各種才藝、補習,家庭投資孩子培養各種能力,才擠進頂尖高中,再拚進頂尖大學。
在台灣,女兒對自己的數學程度很有自信,到了浙大,微積分卻不及格,這也帶給女兒很大的挫折,但同學和她說:「我們早就學會接受挫折,視挫折為必然。」
女兒就讀的科系,微積分的學習內容很濃縮、緊湊,課本一章的內容,台灣要一學期才學得完。而且陸生的學習都是提前開跑,早在高二、高三時就先修大學的微積分,還不斷的「刷題本」(寫測驗卷)。為什麼會叫「刷」題本,就是因為寫題目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雖然微積分跟不上,但她看到了同學怎麼積極努力,如何把握時間。她後來搬到陸生宿舍,電力只從早上6點供到晚上11點半,斷電後,陸生會拿出自備的充電電燈繼續讀書,早上6點準時起床,再幫電燈充電。「早八」的課,不少台生因為晚上夜店玩太晚,會蹺課。陸生卻是早早準備上課,課餘的時間,會積極的為未來的就業舖路,例如參加相關的課外活動或認識人脈。
在台灣,父母把孩子的行程表塞滿,大家會覺得不妥當,女兒的同學們卻是自己把行程表排滿,學科、社團活動、人際拓展,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浪費。他們不追求「小確幸」,而是全力以赴,想壓榨出自己全部的潛能,就算功課壓力大,仍然能參加各式的活動 ,積極爭取表現的機會,期望自己能更早被看見。校內社團招考,一個名額時常有5個人爭取,熱門的活動即使不對外招考,都有非常多人毛遂自薦。
走出舒適圈,學習態度跟著積極
在那樣的環境下,女兒自然要走出在台灣舒適的慣性,學習態度跟著積極起來,也找到適合自己念書的方法。目前她的微積分已經逐步跟上,也撐過那一段重新認知自己能力的時間,過程中就是在鍛鍊她的挫折忍耐力,在那裡求學,挫折忍耐力真的要很強大。
我也擔心這樣說會讓大家覺得中國比較好,也不是這樣的,台灣學生的優勢我覺得展現在創造力和對人的尊重。因為環境自由,台灣孩子的想法靈活,讓她同學很羨慕。
去年女兒執意去浙大,一方面是她學測申請到台大農經系,不符她想念資工的志趣,二是浙大計算機科學系的學費便宜,不會給家裡帶來經濟負擔,一年人民幣69百元(約新台幣32千元),最初住台生宿舍,4人一間,也還寬敞舒適,一年人民幣15百元(約新台幣69百元)。用學測成績就能入學,加上學費低,是CP值高的選擇。
後來搬去陸生宿舍,女兒也就常和陸生一起念書,積極學習,認識了許多優秀的朋友,加入兩個社團,還副修法學,今年暑假還計畫參加學校另外加開的暑期課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6734-/

愛的叮嚀107-1-9


親愛的孩子:
這一週的愛的叮嚀,老師再一次運用陳世懷老師的文章,老師真的寫得很棒,也分享了自己和弟弟的實際經驗,真的值得我們借鏡、警惕自己。
第一次段考結束了!不知道大家考得好嗎?不論考得好或是考得壞,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高興或是悲傷了,因為兩個星期後(11/111/2)即將舉行第二次模擬考,而範圍還多了一冊(第三冊)
「哥!我永遠也不會碰到英文,因為我讀的是理工科。只要聯考把物理和化學讀好,頂多多讀一個生物,我其實就有學校可以念了。」「哥!研究所採計英文的比例很低耶,我用專業科目多餘的分數應該就可以抵得過去了。」果不其然,還不小心給他考上了北科大和逢甲大學。「哥!研究所的書都是原文的,不過還有中譯本」「哥!台灣某科技廠規定員工要考過內部的英文檢定考。考得過,有一筆豐厚的獎金;考不過,當年考績乙等。連續三年考績乙等,那……」這是老師親弟弟的真實故事。從高中考大學就開始躲避英文,一直到科技廠工作,且下定決心讀英文,真的躲避英文躲了十年!老師的媽媽:你曾經躲過的麻煩,最後都會回來找你!
一、怕麻煩,是惰性使然
說起「麻煩」這個話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高中數學老師。她姓,當時已年過六旬,花白的頭髮裡摻雜著幾根黑髮,歲月讓她彎下了腰,但絲毫不影響她走路帶風的速度。她講課時總是精神抖擻的狀態,哪怕這位近六旬老人已連著上了四節課,也絲毫看不出一絲懈怠。面對出錯率高的題目,她都會在黑板上很細緻地一步一步解出答案,也要求我們動手再寫一遍,哪怕這道題之前講過。有一次,老師在臺上講一道題的多種解答方式,讓我們也在自己本子上跟著寫。當時覺得自己會一種就行了,記那麼多方法太麻煩了,就在本子上簡單幾筆記錄,沒耐心跟著老師一步步地書寫。可誰知老師在解答完之後,讓大家把本子交到講臺上。班裡大眼瞪小眼,竟沒有幾個人能按時上交。
老師佈滿皺紋的臉頰露出不滿的神色,深深歎了口氣:「我都不怕麻煩,你們這麼年輕就怕了?你們現在偷的懶,就會變成以後掉的淚;你們現在躲過的麻煩,以後會加倍的返還給你們。」果然,在第三次模擬考試時,我之前掌握的那種屢試不爽的方法竟完全派不上用場,情急之下也想不到其他的方法。
考試不比平日,沒有千錘百煉就想一蹴而就是絕對不行的。越著急越慌亂,越容易在關鍵時刻丟失耐心。最後,自己平時最有信心的兩道題全部丟分,後面的題目也答得不盡人意。當時學校和家長都很重視三模的成績,而我卻是最失敗的一次,這也給我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之前偷懶,之後只能掉淚。只怪自己眼高手低,沒耐心嫌麻煩,最後得不償失。從那之後,一直到現在,已有將近十年的時間。我卻一直把老師的話記在心裡。
每次當麻煩降臨,都不要排斥和拒絕,不要重複「麻煩」這個想法,而要行動起來,有耐心去迎接麻煩。等開始去做了,麻煩自然就不見了。
二、把處理「麻煩」當成一種習慣
朋友小一在一家外企銷售部上班,除了每月要達成的業績,還需要定期出差走訪市場。每次市場調研比每月要完成的任務還要麻煩,他需要寫總結、週報、給上司寫彙報,還要制定季度規劃。所以每次小一都特別發愁出差,因為出一趟遠門就會有許多待辦事項。
有一次,他事情太多處理不過來,就沒寫出差總結等一系列內容,而他上司也一直沒有提及這件事。一連好幾次出差,他發現不寫這些東西,上司也不會在意,關鍵還不影響他的業績。這期間,他也想過要寫完這些總結,可一想有那麼多次都沒寫,補起來工程量很大。覺得麻煩,索性就放棄了。
直到有一天,他出差時負責的一批貨出了問題,上司讓他把之前所有的出差總結、情況彙報上交,以便檢查紕漏。他當時完全傻眼,大腦一片空白,他以為上司不會檢查這些內容,誰知道卻是在如此棘手的時候抽查,就算會分身術也趕不完所有的內容。他只能坦白從寬,獨自承擔責任,最後月工資減半,獎金全無,季度獎勵泡湯。
他後來再也不敢說「麻煩」兩個字,也徹底不怕麻煩了。他現在只要一出差,提前一天就會寫好排程,還有預期談判的結果,並準備好幾個可行方案,以備不時之需。出差回來之後,就算再累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寫總結、寫彙報,每週工作完也會按時寫週報。他說這些工作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必須完成心裡才踏實。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說:「養成不怕麻煩的性格,才可能擁有耐心。」而耐心是在任何工作、學習上獲得成功的前提。其實,當我們把工作生活中的「麻煩」看作一種習慣時,也就沒有所謂的麻煩了。大多數時候怕麻煩只是沒有養成好習慣,心有惰性,才會不斷拖延,最後被麻煩纏身,讓自己越活越累。
三、「怕麻煩」會錯失良機
沄姐在一家公司打拼多年,終於等到晉升中層管理的機會了。但公司規定如果是碩士學位,不僅工資翻雙倍,還有出國學習的機會。為了這個機會,沄姐開始諮詢我考研(考研究所)的一系列事項。看她這麼上心,我也很開心,因為之前就聽說考研是她一直未實現的夢想。
可當我詳細地跟沄姐說完後,她默默地說了句:「好麻煩啊!還要學英語,還要學數學,而且考試時間馬上就到了。」「那你不想升職加薪啊。」我反問她。「當然想,年薪都會變得很可觀。」她憧憬地說。「你一直都是學霸,考個研究所絕難不倒你的。」我鼓勵她。「可我好久沒學習看書了,學生時代已經過去很久了,想想就很麻煩,更別說去做了。」她無奈地說。不管我怎麼鼓勵她,她還是滿面愁雲,把麻煩寫在臉上。
結果,一個月過去了,她還在糾結要不要考研究所;兩個月過去了,她還沒買好複習資料;三個月過去了,她還在書的前三頁原地踏步;考試時間到了,她卻放棄了。直到現在,她還在原來的崗位上,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和薪水。她說,當初覺得那個職位就是為自己設立的,各個條件她都非常符合,只要考上研究生就好了。如今,比她資歷淺的人都成了她的上級,她卻還在原地,就因為當時怕麻煩,錯失了良機。
溫水煮青蛙不過如此,遇到難題時就打退堂鼓,不敢嘗試,不敢冒險,還要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那最終會失去更多可能性。
四、麻煩即是生命
記得周國平先生有一段非常經典的話:「世上許多事,只要肯動手做,就並不難。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人皆有懶惰之心,因為怕麻煩而不去開這個頭,久而久之,便真覺得事情太難而自己太無能了。於是,以惰性開始,以怯懦告終,懶漢終於變成了弱者。」因為怕麻煩,不願從頭開始,時間拖得久了,也就沒有了做事情的激情和動力。其實,不是這件事有多麻煩,而是在遇事只想著逃避。如果不敢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適應陌生的世界,最後只會固步自封,死在自己所謂的安全地帶。
曾經聽一位大學同學分享過,一個他曾經在某職業學校就讀時的一個真實故事。有個就讀機械科的學長,說他班上曾經遇到一個要求十分嚴格的老師,當他教授操作機械的課程時,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小動作從不輕易放過,甚至不惜把人「當掉」明年重新再來,結果惹得全班怨聲載道,想盡辦法處處和他作對。這位老師堅定地對學生們說:「我寧可讓你們埋怨,只要是我教的一天,就要做到最精確,一點都不能馬虎,這是為你們好!」可惜同學們不領情,後來學校果真換了位老師,這一群學生真是開心極了,因為新老師很好混日子,管你認不認真,隨便做一做便可得高分。畢業後他和一位好同學到一家工廠上班,有一天,他的同學在操作機械時,因為不諳程序,誤開機關,結果絞斷了一隻手臂……這時他才體會出當時逼你面對麻煩的老師之用心了,可惜已經太晚了!
孩子們!如果你一切平安順利,那要珍惜得來不易的福氣,一個人的福報是有限度的,再多的福報若是任意揮霍,沉淪也只在一朝一夕。要是生活中挫折連連,總是無法稱心如意,不妨當做是上天對你()的垂愛,因為你()是一塊世間難得的寶玉,經得起苦難的雕琢磨磋,內蘊的神采必將顯露無遺。
如果有人願意花心思磨練你成就大器,應該懂得欣賞、知道感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是一句口號,只有親身經歷才體會得到,若有機緣,得遇良師,千萬要把握啊!
因此,雖段考剛過,但模擬考將至,請利用假期不怕麻煩地徹底復習,讓自己越來越進步!
不怕麻煩
愛你(妳)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