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交通安全演練
















愛的叮嚀107-1-11


親愛的孩子:
這星期高二智的高老師分享一位很「成功」且「卓越」的案例,她就是沈芯菱姊姊(老師)。她的事蹟大家都不陌生,而且我們也曾經分享、介紹過沈老師,因此,老師這一次並不贅述了,但老師想提醒,你()是否有注意到幾個重點呢?
我的童年成長在擺路邊攤的流動攤販家庭,居無定所,很貧困。可是,貧困的環境讓我知道,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去付出。相對的,富裕是什麼?不是誰擁有得多,而是誰需要得少。
11歲時,看見阿公阿嬤非常煩惱,我也跟著焦慮,因為倉庫裡有3萬顆文旦賣不出去,長年滯銷的問題,讓老農的生計沒有保障。當時我想,一個人吃不完,如果有100人、1,000人吃,不就吃得完了。可是,一個鄉下小孩要怎麼讓那麼多人知道?當時,我的學校剛好有電腦課,我母親變賣她最珍愛的玉珮,買了一部二手電腦。我對電腦很有興趣,學會了發送電子郵件。這事很簡單,我用一封封電子郵件,將這個訊息寄給各個公司的老闆,沒想到,那一年賣了3萬多斤的文旦。隔年,在我五年級時,我成立了台灣第一個農產品直銷網站。到今年10年來,成功賣了100萬斤的文旦到全國各地,不只幫了自己的阿公阿嬤,更幫了斗六地區曾經文旦滯銷的柚農們。
你是do()還是do not(不做)?我百思不得其解,怎麼會有這種影響力呢?後來我發現一件事,原來誠懇就是最好的品牌。老農最真摯的笑容,一個學生最迫待的期待,帶來了這份奇蹟。
隔年,有感於台灣城鄉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於是我用唯一會的電腦技能,成立一個集合國中小各科目多元領域的安安免費教學網站,希望透過24小時免費的教學平台,幫助資源比較欠缺的同學有一個教育的機會。這個網站原本只想幫助班上45個好朋友,沒想到藉著科技的力量,9年來已成功幫助將近500萬名弱勢學子。這些事讓我發現一個道理:這世界可能只有兩種人,一種是do(),一種是do not(不做)。我的確非常平凡,但我就是選擇去做而已。
以一己之力,23歲的我,投入公益10年以來,大概花了500多萬元的個人收入,其中沒有接受任何贊助捐款,都是透過參加演講、寫作、比賽、拿獎學金而來。我覺得我不是在做公益,只是一路上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面對周遭那麼多急迫的問題,我的動力是什麼?是來自一路上遇到的這些人。成功,是可以幫助多少人
公益之外,我也花了6年多時間,拍攝一系列草根台灣臉譜,記錄台灣基層的人。至今,我拍攝了將近30萬張照片,走訪了17萬公里。每次面對這些飽受苦難卻勇敢堅毅的長輩,我都感覺到自己的謙卑跟渺小。我看到王功漁港的阿嬤,大姆指被刮掉一塊肉,鮮血直流卻很開心。因為她撿到蛤蜊,可以拿到市場賣,六年級小孫子的註冊費就有著落了。阿嬤讓我體會到,老天爺給我們的不是運氣,而是勇氣10年公益路上,難免挫折,難免困頓,但每次看到這些人的臉龐,我的信心又回來了。成功是什麼?或許我們Y世代真的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未必是打敗多少人,而是可以幫助多少人。幫助是什麼?未必是跑到非洲去當志工。對我而言它有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專業培養好;二是用自己的專業幫助周遭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辦法讓世界往美好更靠近一小步。我非常相信一件事:你,就是力量。
的確,老天爺給的不是運氣,而是勇氣!而這份勇氣來自於非常相信一件事:你,就是力量!老師非常同意沈老師的觀點!跟同學們分享以下兩個陳世懷老師自己的親身故事,也因為如此,老師相信弘明天空真的有護法神,進而感恩護法神的支持,走過一些原以為走不過去的難關。
故事一:
以前有位學姊,因學測數學和自然的級分數不如預期,導致總級分有些低落,但細細分析下,學姊的國文和社會都是前標,英文也有均標的水準(就是一題之差),其實只看這三科,也不算太差。但學姊對於自己的成績感到有些失落,只願意去找非國立大學且私立後段的學校。因為成績的關係,陳老師也實在找不出有哪所國立大學可以推薦給學姐。但那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有些不甘心。再者,因為知道學姊有一個夢想中的校系,一直很想填報,但因為少子化,家中的長輩仍有諸多疑慮,導致學姊心中忐忑不安。
一天下午陳老師實在非常非常疲憊,於是起身到外面裝水,想要休息一下,也順便向菩薩求救一下!沒想到,一回到座位,隨手一翻,就翻到了一所國立教育大學,裡面有學姐夢寐以求的校系,最令人驚喜的是,校系所開出的條件,學姐居然可以完全符合!陳老師鼓起勇氣,不顧學姊和學姊父母親的的質疑與疑慮,就這樣把名單送交了出去。結果就是「剛剛好」!申請的條件「剛剛好」符合;第一階段資格的審查「剛剛好」最後一個上;第二階段的放榜「剛剛好」也是最後一個。結果就是「剛剛好」!
故事二:
記得有一年老師剛剛帶班不久,一位班上很用功且很上進的學姐,因為家庭暫時出了些狀況,且經濟上會有些困難,因此家中的長輩有想轉學的想法,但這位學姊是非常非常有意願留在弘明。一天,陳老師必須要與學姊的爸爸、媽媽坐下來談去留的問題,但在這之前必須解決經濟(學費)的問題,於是陳老師馬上就很積極地找了校長與會計主任,一起共同想辦法。在會談的當下,陳老師也直接了當且堅決地表明要留下學姐的立場,並表示學費會由學校來想辦法(最後意外地找到可給予協助的基金會)。當時,陳老師知道學姐的父親非常非常地不諒解,要離開學校時,竟說了一句。謝謝陳老師的協助!而陳老師您多了一位女兒,在弘明的女兒。
時間過了一年多,在一場學校所舉辦的活動中,巧遇了學姊的爸爸媽媽。更令人驚訝的是,爸爸媽媽竟攜手笑瞇瞇地一起出席,臉上充滿著幸福愉悅的笑容。爸爸主動向前跟陳老師道謝,因為當初的堅持,讓孩子留在學校,學姊把在學校所學的好習慣帶回家中,使家中的氣氛變得和樂,留在弘明真的很值得。
幾年後陳老師在回想這兩件事情,心中不禁要感恩弘明天空的護法神!故事一中,萬一都沒有「剛剛好」,陳老師怎麼對學姐的爸爸媽媽負責?有辦法再重來一次嗎?故事二中,萬一讓事件鬧大了,一位老師真的有能力強留學生,不讓其轉學嗎?又或者,這等於是間接在破壞別人的家庭,其罪業何其大啊!如果不是陳老師運氣好,那就是陳老師不知哪來的無比勇氣!當時只是單純地覺得,看見兩位學姐在學校貼心懂事的表現,心中單純地不捨他們離開學校,因此便不顧一切地擇善固執。陳老師真的覺得,如果當時光有無比的勇氣,而沒有護法神給的智慧,根本親愛的孩子:

這星期高二智的高老師分享一位很「成功」且「卓越」的案例,她就是沈芯菱姊姊(老師)。她的事蹟大家都不陌生,而且我們也曾經分享、介紹過沈老師,因此,老師這一次並不贅述了,但老師想提醒,你()是否有注意到幾個重點呢?
我的童年成長在擺路邊攤的流動攤販家庭,居無定所,很貧困。可是,貧困的環境讓我知道,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去付出。相對的,富裕是什麼?不是誰擁有得多,而是誰需要得少。
11歲時,看見阿公阿嬤非常煩惱,我也跟著焦慮,因為倉庫裡有3萬顆文旦賣不出去,長年滯銷的問題,讓老農的生計沒有保障。當時我想,一個人吃不完,如果有100人、1,000人吃,不就吃得完了。可是,一個鄉下小孩要怎麼讓那麼多人知道?當時,我的學校剛好有電腦課,我母親變賣她最珍愛的玉珮,買了一部二手電腦。我對電腦很有興趣,學會了發送電子郵件。這事很簡單,我用一封封電子郵件,將這個訊息寄給各個公司的老闆,沒想到,那一年賣了3萬多斤的文旦。隔年,在我五年級時,我成立了台灣第一個農產品直銷網站。到今年10年來,成功賣了100萬斤的文旦到全國各地,不只幫了自己的阿公阿嬤,更幫了斗六地區曾經文旦滯銷的柚農們。
你是do()還是do not(不做)?我百思不得其解,怎麼會有這種影響力呢?後來我發現一件事,原來誠懇就是最好的品牌。老農最真摯的笑容,一個學生最迫待的期待,帶來了這份奇蹟。
隔年,有感於台灣城鄉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於是我用唯一會的電腦技能,成立一個集合國中小各科目多元領域的安安免費教學網站,希望透過24小時免費的教學平台,幫助資源比較欠缺的同學有一個教育的機會。這個網站原本只想幫助班上45個好朋友,沒想到藉著科技的力量,9年來已成功幫助將近500萬名弱勢學子。這些事讓我發現一個道理:這世界可能只有兩種人,一種是do(),一種是do not(不做)。我的確非常平凡,但我就是選擇去做而已。
以一己之力,23歲的我,投入公益10年以來,大概花了500多萬元的個人收入,其中沒有接受任何贊助捐款,都是透過參加演講、寫作、比賽、拿獎學金而來。我覺得我不是在做公益,只是一路上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面對周遭那麼多急迫的問題,我的動力是什麼?是來自一路上遇到的這些人。成功,是可以幫助多少人
公益之外,我也花了6年多時間,拍攝一系列草根台灣臉譜,記錄台灣基層的人。至今,我拍攝了將近30萬張照片,走訪了17萬公里。每次面對這些飽受苦難卻勇敢堅毅的長輩,我都感覺到自己的謙卑跟渺小。我看到王功漁港的阿嬤,大姆指被刮掉一塊肉,鮮血直流卻很開心。因為她撿到蛤蜊,可以拿到市場賣,六年級小孫子的註冊費就有著落了。阿嬤讓我體會到,老天爺給我們的不是運氣,而是勇氣10年公益路上,難免挫折,難免困頓,但每次看到這些人的臉龐,我的信心又回來了。成功是什麼?或許我們Y世代真的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未必是打敗多少人,而是可以幫助多少人。幫助是什麼?未必是跑到非洲去當志工。對我而言它有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專業培養好;二是用自己的專業幫助周遭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辦法讓世界往美好更靠近一小步。我非常相信一件事:你,就是力量。
的確,老天爺給的不是運氣,而是勇氣!而這份勇氣來自於非常相信一件事:你,就是力量!老師非常同意沈老師的觀點!跟同學們分享以下兩個陳世懷老師自己的親身故事,也因為如此,老師相信弘明天空真的有護法神,進而感恩護法神的支持,走過一些原以為走不過去的難關。
故事一:
以前有位學姊,因學測數學和自然的級分數不如預期,導致總級分有些低落,但細細分析下,學姊的國文和社會都是前標,英文也有均標的水準(就是一題之差),其實只看這三科,也不算太差。但學姊對於自己的成績感到有些失落,只願意去找非國立大學且私立後段的學校。因為成績的關係,陳老師也實在找不出有哪所國立大學可以推薦給學姐。但那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有些不甘心。再者,因為知道學姊有一個夢想中的校系,一直很想填報,但因為少子化,家中的長輩仍有諸多疑慮,導致學姊心中忐忑不安。
一天下午陳老師實在非常非常疲憊,於是起身到外面裝水,想要休息一下,也順便向菩薩求救一下!沒想到,一回到座位,隨手一翻,就翻到了一所國立教育大學,裡面有學姐夢寐以求的校系,最令人驚喜的是,校系所開出的條件,學姐居然可以完全符合!陳老師鼓起勇氣,不顧學姊和學姊父母親的的質疑與疑慮,就這樣把名單送交了出去。結果就是「剛剛好」!申請的條件「剛剛好」符合;第一階段資格的審查「剛剛好」最後一個上;第二階段的放榜「剛剛好」也是最後一個。結果就是「剛剛好」!
故事二:
記得有一年老師剛剛帶班不久,一位班上很用功且很上進的學姐,因為家庭暫時出了些狀況,且經濟上會有些困難,因此家中的長輩有想轉學的想法,但這位學姊是非常非常有意願留在弘明。一天,陳老師必須要與學姊的爸爸、媽媽坐下來談去留的問題,但在這之前必須解決經濟(學費)的問題,於是陳老師馬上就很積極地找了校長與會計主任,一起共同想辦法。在會談的當下,陳老師也直接了當且堅決地表明要留下學姐的立場,並表示學費會由學校來想辦法(最後意外地找到可給予協助的基金會)。當時,陳老師知道學姐的父親非常非常地不諒解,要離開學校時,竟說了一句。謝謝陳老師的協助!而陳老師您多了一位女兒,在弘明的女兒。
時間過了一年多,在一場學校所舉辦的活動中,巧遇了學姊的爸爸媽媽。更令人驚訝的是,爸爸媽媽竟攜手笑瞇瞇地一起出席,臉上充滿著幸福愉悅的笑容。爸爸主動向前跟陳老師道謝,因為當初的堅持,讓孩子留在學校,學姊把在學校所學的好習慣帶回家中,使家中的氣氛變得和樂,留在弘明真的很值得。
幾年後陳老師在回想這兩件事情,心中不禁要感恩弘明天空的護法神!故事一中,萬一都沒有「剛剛好」,陳老師怎麼對學姐的爸爸媽媽負責?有辦法再重來一次嗎?故事二中,萬一讓事件鬧大了,一位老師真的有能力強留學生,不讓其轉學嗎?又或者,這等於是間接在破壞別人的家庭,其罪業何其大啊!如果不是陳老師運氣好,那就是陳老師不知哪來的無比勇氣!當時只是單純地覺得,看見兩位學姐在學校貼心懂事的表現,心中單純地不捨他們離開學校,因此便不顧一切地擇善固執。陳老師真的覺得,如果當時光有無比的勇氣,而沒有護法神給的智慧,根本無法堅持。
存善心很重要,心力更不可思議!沈老師把助人的善心,化為最實際的行動力,不但全臺演講且散播助人的力量;而老師自己當然無法與沈老師相比,但在弘明護法神的引導下,真的讓誠懇帶來奇蹟!
這星期的週記分為兩段:第一段敘寫老師與你()共同訂下的第二次模考目標及該如何努力。別說不可能,do() or do not(不做)而已!第二段書寫這一週週會內容的心得。


惜時、勤學、卓越


愛你(妳)的導師
*******************************************************************************                   「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爸媽曾經對我說  生活得有意義  老師也曾對我說  寸金難買寸光陰
時光偷偷溜過去  趁我還沒在意  白日夢也沒少做   醒來全都忘了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那天我家屋簷下  多了一個燕窩  它不是突然出現  只是我才發現
仲夏之際的傍晚  大燕在喂小燕  飛來飛去不疲倦  因為轉眼就秋天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知行合一很重要  實現個小目標  比如說到就做到  那感覺會很好
生命只有這一次  別光去聽故事  人生像個拋物線 看你能拋多遠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這是大陸的節目——經典咏流傳中,某一集的來賓王俊凱改編自明代錢福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而其引言也說得很不錯,「一首經典教我們惜時如金,時間是人生最寶貴的資源,對於古人來講,時間就是未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講,未來已來。」以簡易、琅琅上口的旋律唱出了我們非常熟悉的是前四句明日歌,你()們也說這是以前國小的課文,別忘了這些都反覆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今日事今日畢,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因為很多人都將「明日」當成一個借口,逃避眼下應該立刻解決的問題,而放任自己的懶惰,直到「萬事成蹉跎」時才後悔不已。其實就像作者所說「百年明日能幾何」,一生中其實能有多少個明日呢?最重要的不是明天,而是好好把握現在、專注在當下。

惜陰◎作者:陳文卿(明倫月刊296期)



   陰◎作者:陳文卿(明倫月刊296)
時光易逝永不回,還不把握?成辦大事要趁早,快快動手!
孩子們:
人的生命有多長?任誰也沒個真正的答案,就算百年壽命,面對時間的洪流,亦不過如彈指之頃,一過便沒了蹤影,這麼有限的光陰,緊緊捉穩都還來不及,那能容許我們懈怠墮落呢?
有個孩子仗著自己年輕,體力好,鎮日游手好閒,不愛讀書,又不肯找工作,成天東遊西蕩,虛擲光陰。一天,他的父親把兒子拉到身邊,拿出一根長長的木棒,對他說:「你量量看,它有多長?」
兒子量完以後,回答說:「不多不少,正好八尺。」
父親說:「不錯!人的一生,就像這根木棒一樣,最多不過八十左右!」說著,便掄起斧頭,啪的一聲,將木棒砍去四分之一。
父親又說:「孩子,人生的前一階段,是成長的幼稚期,沒有什麼能力付出,應該把它減去。」接著父親又舉起斧頭,啪的一下,在木棒的另一端,又砍去同樣的一段,對兒子說:「人生的後一階段,是人生的衰老期,往往力不從心,想辦事也難有所成,應該除去。」
兒子一看,木頭只剩下原來的一半。
父親感嘆的說:「孩子,這剩下的一半,又有三分之一是用來睡覺的,也必須減去!」揮起斧頭,啪一聲,又砍去三分之一。
兒子不禁大叫起來,瞪大了雙眼,說:「爸!別再砍了。」
父親毫不留情地接著說:「這剩下的一段,還要去掉吃飯,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話沒說完,木頭又被砍去了一半。
「我懂了,爸爸!請您不要再砍了。」孩子驚慌地說。
「不!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孩子,這最後的一小段,還要去掉生病……﹂
當父親拿起斧頭,正準備要下手,這孩子竟死命地捉著他的手不放,流著眼淚苦苦地哀求。
很多人總認為時間多的是,似乎有用不完的青春,擲不盡的歲月,看完父親的這一番教訓,我們是不是真能體會時間是多麼地寶貴,真正能用的時光又何其有限呀!
漢朝有個人叫董遇的,因家貧無以為生,所以白天要去砍柴販賣,但卻不忘時時帶著經書,一有空便偷閒習讀,他的哥哥常取笑他,但董遇都不為所動。後來有人慕名前來求教,並感嘆找不到時間好好讀書,董遇便以「三餘」勉勵他:「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雨者,晴之餘也。果真有心,善於利用零碎閒散之時光,哪會耗費時日,一事無成呢?
古德提示我們:人生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不管那一項,都必須努力勤學,用盡心力。至於自利利他,培福積德,更得把握時光,善加利用,一點也等不得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欲辦大事者,往往爭的就是「俄頃」之間的功夫而已。晉朝的陶侃曾說:「民生在勤,大禹聖人,猶惜寸陰,至於庶人,當惜分陰,豈可游逸?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以聖賢之資質勤奮,尚兢兢業業,珍惜光陰,毫不鬆懈,我們怎可虛擲寶貴的生命呢!所以我們應師法諸葛武侯所云:「不愛尺璧,而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故良將之趨時,衣不解帶,履不遺躡。」果真如此,進德修業,立功立言,何愁不成?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世事再成功,再美滿,終有結束的一天,當繁華落盡,我們將依歸何處呢?螞蟻會為寒冬而儲備糧食,人類會因不安而購買保險,可是,我們的未來是否無慮、是否保險,可曾為它置辦了嗎?
    有戶人家剛娶進一房媳婦,新婚第三天,新娘便問婆婆:「請問有什麼事要做的嗎?」婆婆回答說:「沒什麼事,你自己覺得最要緊的事,就去做好了。」新娘一聽,心中便有了主意,她拿起念珠,就到佛堂去念佛。婆婆看了覺得很奇怪,問她說:「怎麼現在念佛呢?」
    「您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想,來生止歸何處,比任何事都要緊,早日準備好資糧才心安,無常一到,才不致手忙腳亂啊!」
    孩子們:如此花樣年華的女孩,都知道趁早珍惜可貴的光陰,趕辦人生要緊的事,我們實在不能再糊糊塗塗過日子了,想想看:「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你還在等什麼?(文章出處http://www.minlun.org.tw/3pt/3pt-2-1/28.htm

107.10.27 名間國中舞獅表演

107.10.27 名間國中舞獅表演。獅頭:陳哲;打擊:蔡丞祐。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週會宣導--惜時勤學

這星期的週會高二智的高老師宣導惜時勤學主題,介紹了幾位勤學的實例,更分享一位很「成功」且「卓越」的案例,謝謝老師用心準備、精采分享。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論語課剪影

自上個學期開始,論語老師利用課堂的時間,讓同學練習上臺講解,謝謝老師用心訓練孩子們的口語能力。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父母「要求」孩子,要求出的是對未來的一種堅持,別讓你的放縱毀了孩子一生!


父母「要求」孩子,要求出的是對未來的一種堅持,別讓你的放縱毀了孩子一生!(網路文章)
聚焦台湾 2018-09-29
如今,不少家長熱衷於名校、培訓班,以為只要找到好的老師,好的教育資源,孩子就能出類拔萃。育兒專家卻認為,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學校,而是父母,因為一個人的性格、習慣、品行、興趣、愛好等養成,主要來源於家庭,這些比老師傳授的知識更能決定孩子將來成功與否。
在《小別離》裡面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進不了重點高中,你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這輩子完了」、「我知道學這些沒用,但對不起,它就考這些沒用的
或許點中了大部分學生家長內心的痛點。《小別離》引發了不少討論:父母到底是該要求孩子學習,還是該放任孩子、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呢?
說到這個話題,讓人不由想到著名鋼琴家郎朗(中國國際著名鋼琴家的成長之路。
郎朗的父親郎國任曾在《我和郎朗30年》這本書中講述了郎朗成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及其奮鬥中的坎坷經歷。郎朗在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曾說: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天賦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通過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來的,走了這一步才有下一步。」、「興趣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然而也有很多人認為:郎朗是被逼出來的匠人,其父親的教育方法畢竟只對少數人有效,對這種犧牲童年幸福的成長方式不敢苟同,孩子在童年時期應該放任一下。
父母「要求」孩子,要求出的是對未來的一種堅持。
樂壇天王周杰倫做客《魯豫有約》,曾坦言,自己學琴是被逼的。一開始他學的是畫畫,但玩性大,水準久未長進,很快便放棄了。後來他改學鋼琴。
為了防止兒子重蹈覆轍,每當他練琴時,媽媽就拿著棍子站在後面,為此,一站就是五六年……節目中,周傑倫說,要是沒有媽媽當年的逼迫,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
身為父母的我們都知道,孩子是喜新厭舊的典型。一個玩具,到了孩子手上,喜歡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天。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孩好奇心強,求知欲也大,一旦熟悉了一件東西,熱度很快會消失。
但學習一項技能,除了興趣,更重要的是堅持,而父母的要求,就在於引導孩子懂得堅持。
有這樣一道考題: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反復嘗試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會是多少?備選答案有:10%23%38%63%。結果,大多人選了10%,少數人選23%,極個別選38%63%幾乎無人問津。
然而,正確答案恰是:如果成功率是1%,意味著失敗率是99%,按反復嘗試100次計算,失敗率就是99%100次方,約等於37%,最後成功率應是100%減去37%,即63%
一件事,反復嘗試與堅持,它的成功率竟能由1%上升到63%。可見,孩子在學藝過程中,遇到犯懶等一些力不從心的困難時,引導孩子不拋棄、不放棄,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父母這種「要求」,是幫助孩子讓夢想照進現實的必修課。
人生前期不嫌麻煩,後來才不會錯過讓你心動的風景。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蔡康永的這段話在年輕人聽來,會有一種自己曾經可以做卻沒有盡全力去做的後悔感。在做父母的聽來,卻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
在孩子想放棄游泳的時候,應該對他說一聲:孩子,你再堅持一下;在孩子覺得英文困難之時,應該幫助他愛上英文,給他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太任性。不要讓未來的孩子埋怨你現在沒有要求他堅持,折騰未來的你。
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
父母的思想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遠。好的父母應給孩子這兩樣: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過自己喜歡的生活的能力!
有個朋友是一所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年紀輕輕已是正高職稱,在業內很有名氣。她的孩子比起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即使孩子沒那麼努力,相信依靠她的社會地位與收入,孩子將來也會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然而這個朋友並不滿足於孩子的衣食無憂,她深知,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比拼的不僅是孩子本身,也是孩子家長自身的教育水準、眼界閱歷、對政策的瞭解,以及物質條件、軟性資源、教育參與度、對孩子投入的時間精力等等。於是從孩子兩三歲起,她就開始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陪孩子讀國學經典、帶孩子聽音樂會等。
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該學各種技能的時候卻放任孩子玩遊戲、看電視、玩手機,完全忽視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孩子被「要求」學習的過程可能是殘酷的,但在殘酷的背後,可以看出父母培養孩子各項特長的遠見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心。我們不一定都要學習郎國任似的教育方式,但是必須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決不能讓放任害了孩子。
最後,附上一段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列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學習的年齡被「要求」出無限潛能,每個父母都可以給孩子一輩子受用的能量。(文章選自http://www.healthyssky.xyz/d_d1ltZDBnNmpyMWFVV3h6bmxRbVRSUT09/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