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
作者: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
(親子天下雜誌20期)
2011-01
(已於2017-06更新)
許多青少年自認為長大了,特不喜歡父母管束,卻常連些日常小事都做不好,需要父母幫忙善後。父母幫忙孩子的界限在哪裡,如何幫,孩子才能學會負責?
6招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
請問楊老師:我兒子國二了,總是粗心大意、丟三落四,考試要用2B鉛筆,他忘記帶;寫作文要用黑筆,結果他帶2B鉛筆。我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我希望他是為自己讀書,但他什麼都心不在焉,每天渾渾噩噩的,我該怎麼幫他呢?
粗心大意、丟三落四跟心不在焉、渾渾噩噩是不同層次,但可能有關,我們先釐清這兩者,再談如何處理。
心不在焉、渾渾噩噩的孩子既無目標也沒動力,因為讀書不是他自己要的,自然不想花精力,這牽涉到比較深層的態度。至於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可能是缺乏動力的表象,也可能只是孩子的天生特質,與動力無關。譬如有種孩子,在準備2B鉛筆的過程中,突然看到有包餅乾,打開來吃,就忘了2B鉛筆這件事,他的丟三落四是因為注意力分散度較高。第二個層次較技巧性,比較容易解決。所以我們先從技巧性問題來談。
一般而言,丟三落四、粗心大意會隨著年齡增長、功能成熟,而有改善,但改善程度如何,還要看小學階段父母是否教養得當。換言之,在十二歲前,許多自理能力都應變成習慣,粗心大意只是偶爾發生的小插曲。但如果到了青春期,丟三落四的情況還和小時候沒兩樣,父母可能已經錯過建立這項能力的黃金階段。不過,儘管到了青春期有些教養事倍功半,對於有嚴重後果的行為,父母仍然要設法以不同於國小階段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孩子小學時,父母就像一個教練,要幫助孩子看到他的問題卡在哪裡,和孩子一起找到方法,透過練習讓孩子內化成習慣。到國中還這樣粗心大意,你若像小時候一樣耳提面命,想用一整套系統方法來幫他建立良好習慣,青少年肯定抗拒。
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做呢?以下提供六招幫助青少年學會為自己負責:
第一招 表達同理心
很多父母會說,「你看吧,我早就告訴你,要準備好的。」這種話只會產生負作用,絕不會讓他更好。孩子感受不到關心,反而會認為你就是覺得他不好。這不是父母的本意,卻是許多孩子真實的感受。
如果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懊惱,父母最好順勢而為,表達同理心,「忘了帶2B鉛筆,以致該有的分數都沒了,你一定覺得很懊惱」。先說同理的話,讓他知道你了解他的心情,而且因為沒被指責,孩子不用費力氣去防衛抗拒,反倒能好好面對問題。放下情緒重擔,才有動力去解決問題。
第二招 抽絲剝繭、找出環節
表達跟孩子有同感,讓親子找到一個共識點,「我看你也覺得可惜,媽媽真的很好奇,你知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如果說,「我明明記得準備好了,第二天卻發現2B鉛筆不在書包裡」,那表示他有動力,但習慣不佳,在準備過程中錯失了某個環節。
「看得出來,你也不想忘記」,當青少年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時,記得先肯定他改善的意願,再陪伴他回頭想想。透過他的描述來找到問題點,引導他、和他一起探討解決方法。例如:確定孩子是否常說「等一下」,重要事情留到最後,匆忙間就給忘了;或者是孩子常在準備的過程中被別的事情吸引或打斷,以致功虧一簣。前者需要建立「輕重緩急」的概念,建立優先處理重要事情的習慣;後者則應練習完成所有程序才可以結束一件事情。
第三招 建立檢查表
建立檢查表,就像公司有SOP(標準作業流程)一樣。到了青春期,生活裡的瑣事,儘可能隨他去,但如果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不容任何閃失,就需要和孩子討論,一起建立SOP。小事不管,孩子比較可能接受父母在重大事情上,扮演品管的角色,幫忙檢核。此外,檢核一定要開誠布公,不要偷偷摸摸。因為如果孩子已經準備了,私下檢查表示你不信任他;如果他沒準備好,偷偷摸摸也無濟於事。
最重要的是,不要存幸災樂禍的心態。這是父母最容易掉入的陷阱,那是人性,人總是忍不住要證明自己比較厲害。尤其當父母非常辛苦,而讓父母樂在其中的一大報酬就來自於:很長一段時間,你都是比較厲害的那個人。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很行對孩子確實有好處,唯有如此你才能把他照顧得很好。可是,當孩子長大,尤其國中這個階段,如果父母沒有覺察,很容易一方面要孩子獨立;另一方面又不自覺的做些不鼓勵他獨立的事情,讓他最後還是要靠父母。
第四招 釐清大小事
建立良好的習慣的確是件重要的事情,再錯過青春期就會進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高難度階段。到了青春期,父母必得學會放下小事,專注處理大事。青春期的孩子自認為已經長大,若父母連小事都盯,他會覺得自己好像很蠢。為了證明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差,他就會抵制、反抗,要不就故意放棄,好讓父母生氣。
培養孩子責任感或自主性,基本的原則就是善用自然或合理後果。忘了帶便當就得挨餓,這是自然後果;忘記帶便當盒回家來,因為媽媽沒有責任洗一個臭掉的便當,孩子就得自己處理廚餘、自己洗,這叫合理的後果。又例如,孩子忘了帶2B鉛筆,如果是小考,即使會得零分,也絕對不要幫他送,這是訓練孩子的最好時機。但如果是非常重要的考試,例如代價太大的基測、學測,無論如何當然還是要幫他送。不過,天生特質容易丟三落四的孩子,需要陪伴、訓練的時間也比較長。訓練不是一路指責,而是帶著孩子建立SOP,適度的提醒、執行自然或合理的後果,等孩子的能力逐漸成熟了,就可以將提醒的責任交給他自己。
父母都知道要讓孩子自己過馬路,必得配合能力的訓練,慢慢放手。負責任的態度也一樣,孩子丟三落四,父母不花心思訓練修補,卻期待孩子進入青春期就自然學會,這不可能;放棄孩子,要他獨自承擔後果,是「不教而殺謂之虐」,說不過去。
第五招 少說多行動
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很重要的就是要「少說多行動」。面對孩子丟三落四,有的父母很習慣一邊罵、一邊幫他扛責任,這叫「說得多、行動得少」。最常見的場景就是,你一邊檢查一邊罵孩子,一邊又幫他把2B鉛筆放進去,這種嘮叨不停,卻無法確實行動要求孩子負起責任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更沒有行為能力。
告訴孩子「時間到了,走,我陪你去準備」,接下來要學習「觀其行,不要聽其言、察其色」;只要孩子確實跟著你的腳步走,他臉色難看或碎碎唸,都不要理他。這個過程父母必須學會,只要跟目標無關的,統統不要聽、不要看。雖然他可能反抗,表現不以為然,但父母只要鎖定重要關卡盯他,避免節外生枝,孩子慢慢的就能體會父母的用心,態度也會逐漸改善。
第六招 維護孩子的自信
即使教養的方法對了,父母仍需了解,天生特質容易丟三落四的孩子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發展成熟。這期間,他們很容易受到師長的指責、同學的嘲弄,父母除了幫助他改善之外,還要支持孩子,讓他保有自信自尊。尤其對青少年,你要把眼光聚焦在他是不是努力、有沒有進步,而不是只看結果。如果你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孩子就會對自己有信心,而一個有自信的孩子才會想要變更好。
要教出負責任的青少年,父母要做到小事讓他自己面對後果,至於孩子還沒有能力承擔後果的大事,就要當教練帶領他,把他的能力培育出來。一旦孩子長大成熟,父母就可以轉型變成顧問,只在重要的點跳出來提醒他,而青春期,就是父母從教練轉成顧問的階段。(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023-6%E6%8B%9B%E8%AE%93%E5%AD%A9%E5%AD%90%E5%AD%B8%E6%9C%83%E7%82%BA%E8%87%AA%E5%B7%B1%E8%B2%A0%E8%B2%A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