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知 恥●陳文卿


   ●陳文卿(《明倫月刊》297期)
知恥,是改過遷善的起步。雪恥,是成聖成賢的開端。
孩子們:
大家都聽過「鐵杵磨成繡花針」的故事,我們不會去深究老婆婆是否真能磨成針,但對李太白因此而痛改前非,知恥改過的美德,仍然印象深刻,對不對?
娑婆世界的眾生,業障重,環境也不好,懈怠犯錯,人人都會有,可怕的不是犯錯,而是做錯了仍不自知,甚至沾沾自喜,引以為傲,那就愈陷愈深,沉溺而無可救藥了。
戰國時代,齊國景公曾設宴請諸大夫喝酒,席中一人稱揚景公的好處,結果堂下眾人齊聲稱頌,如出一口,景公聽了,臉色變得很難看,接著嘆了口氣說:「自從我失去晏嬰這位賢臣,十七年來未曾聽說我的過失,現在大家一致頌揚我的善處,實在不是一件好事啊!」有一個叫弦章的,羞慚地站起來,說:「我們這些臣子應該好好反省,為什麼沒有智慧知道您的錯處?更沒有勇氣直諫,干犯君主顏色?」像景公、弦章這樣能夠「聞譽恐、聞過欣」,願意坦承自己不對的人,才有可能進步,成為賢君、良臣!
光知恥還是不夠的,進一步還要雪恥,這個恥辱,才會永遠離開我們,不再受它的干擾,如同照了鏡子,發現自己臉上有污垢,得趕緊拿了毛巾擦洗乾淨,才能回復清潔乾爽的面貌一樣,但這功夫也是最難的。勾踐為了復國雪恥,居住在破敗的茅草屋中,做清除糞便、掃地、鋤草、養馬等低賤的差事,甚至做夫差的馬伕,受盡吳人的恥笑、輕視,昔日一國之君的威儀享受,今日的委屈勞苦,是何等天壤之別?但為雪恥,都能一一熬過。再看廉頗將軍知道藺相如的苦心後,願意放下將軍的威名,親自負荊認錯,以年邁之軀,行請罪之事,真是不容易啊!
晉朝的王獻之,由於是王羲之的么兒,特別受到家中長輩的寵愛,因此養成他驕縱任性的脾氣,雖然聰明過人,卻一點也不肯努力寫字,雖然每天都在練習,可是都沒有什麼進步,因為他在練字的時候,心裏老想著在外面遊玩的事情,一心是不能二用的,字當然寫不好。
有一天,王獻之寫完一張紙,自認為很滿意,就很得意地拿給父親看,王羲之二話不說,笑了笑在那張紙上的一個「大」字點了一點,成為一個「太」字。王獻之以為只有那個字不像,其他都寫得很好,便很高興地拿給母親看,說:「母親!您看,父親說我的字寫得很好,已經可以和他比美了。」他母親看了上面的字,也笑著說:「獻之啊!這上面所寫的字,只有『太』字上面的這一點像你父親寫的。」
王獻之聽了母親的話,才恍然大悟,知道父親的意思,並為自己的自大,懈怠感到萬分的慚愧,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寫完一缸水。從此,王獻之發憤用功,志切上進,實踐自己的諾言,每天從早到晚專心地練字,果然不久之後,他的字愈來愈進步,最後在書法上的成就超越了他的兄長們,甚至可以媲美他的父親 王羲之。想想看,沒有徹底的覺悟,痛切的努力,那會有後來的王獻之呢!知恥固難,雪恥的決心與毅力,更難呀!
我們要如何才能讓自己進步呢?
一、誠實面對自己:每天一定要找個時間,選個方式自我對話,晚課後、睡覺前,或日記、自省表,或者只是簡單的反省,問問自己今天做了什麼事,說些什麼話,想過怎樣的念頭,有沒有值得留存的回憶,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後做個誠意的回向、懺悔,幫助自己過濾生活中的雜質,提昇生命的智慧寶藏。
二、善取別人的諫言:弟子規云:「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想要洞悉自己的優缺點,光靠自己是不夠的,身旁的每一個人,他們的關心與建言,便是最好的鏡子,它可以讓我們的錯誤無所遁形。但先決條件,便是要有像唐太宗的雅量,願意虛心而誠懇地採納別人的直言,不以為忤,慢慢的,就有子路「聞過則喜」的真實感受。
三、實踐自己的承諾:如果真的以過失為恥辱的話,就要像對付自己深惡痛絕的仇人一般,必去之而後快。因此,會主動而積極地展開鏟除行動,訂定計畫,詳加觀察,遇任何困難、阻力也不放棄,有如此的決心才能去除惡習,洗雪恥辱,別人也才會重新肯定,支持我們。臥薪嘗膽、勇除三害,過去的是是非非,也就像冰雪一樣,陽光一照自然融化,不留下任何痕跡啊。
孩子們!印光祖師勉勵我們:「恥之一字,其利無窮,有與聖近,無有獸同。」人與禽獸之別,只在短短的一線間,成佛之道,成聖成賢,都要拿出「真心」反省自覺,深以「業重障深」為恥,當「知恥之心」盛,「雪恥之行」愈來愈見成效,我們會愈覺得身心輕安。當然這是一條艱辛而長遠的路,別怕,讓我們一起並肩而行,開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