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心鏡書磨:一萬小時定律


心鏡書磨:一萬小時定律 ●養光(明倫月刊專欄)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這是朱柏廬治家的格言。很多有識之士也怕「家無讀書子,庭前氣色寒」,想辦法要教孩子讀經。讀一陣子後,苦於接送陪讀,心裡難免不耐,會疑惑:「經典,要讀到幾年級,才可以不必讀?」
一萬小時定律
《成功之路──一萬小時定律》,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從許多「異數」成功者,得到一個結論,任何能成功者,都要花一萬小時的努力。他根據認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K.AndersEricsson)在柏林音樂學院的研究,研究員問主修小提琴的學生:「從學小提琴第一天,到目前為止,總共練習了多少小時?」剛開始所有人的程度一樣,但隨著練習時間的長短,音樂專業表現有了顯著差異。二十歲時,這些學生能否成為揚名國際的小提琴家,或只是一般演奏家,關鍵就在從小到大練琴的總時數。能揚名國際的學生,練琴時數到達一萬小時以上,而成為一般演奏家者,練琴時數大概是八千小時。
英國神經學家Daniel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準。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美國游泳好手麥克.菲爾普斯,除了手腳特長的天賦異稟,他每天練習八小時,全年無休,這樣持續五六年,方能諦造一人獨得八面金牌的奧運奇蹟。
工多藝熟樂趣多
披頭四TheBeatles,本來只是十幾歲年青人,在英國利物浦組成的樂團,曾三度受邀到漢堡夜總會駐唱。他們一星期七天都要演唱,每晚都要唱八個小時,接連好幾個月,就這樣養成專業樂團的實力。除了會彈、會唱,還要創作新曲,學習即興演出。披頭四在無休止的演唱中,工多藝熟,技術更加純熟,四人默契配合得天衣無縫。一九六四年,赴美登臺,已累積了登臺演出時數達一千二百小時,一上臺就征服美國人。
十年寒窗,用功一萬小時,每天重覆練習,這考驗很多人的信心與耐心,如何堅持下去?大陸的鋼琴家郎朗,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說:「沒有人會真的喜歡練習,我也不例外(現在他每日練習二至三小時)。只是,我不討厭練習。我會嘗試在練習當中找一些新的樂趣。這對我很有幫助,因為感覺上不像是別人在逼你,而是你自己想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每天學而時習,從中獲得新鮮的心得感觸,就會讓人鍥而不捨。
精專讀誦典範
呂希哲是北宋賢臣,晚年學佛,學者稱滎陽先生。二十一歲,在太學跟胡安定學習,與黃安中、邢和叔同住一室。呂希哲不忘「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孔子身教,常常觀察同儕,他發現黃安中有「精專讀書」的好習慣,每天清晨讀經書五百遍,早飯後讀史書一百遍,夜裡讀子書三百遍。每次讀書,端坐不動,念的聲音句句分明。
一天念經典五百遍、史書一百遍,夜晚念子書三百篇,一天須用多少時間?一年下來累積多少小時?這對呂希哲的影響很大。後來他為宋哲宗講解經書,一切以「正心誠意」為本。呂希哲平易近人,德行高遠,晚年名聲更受尊重,遠近都尊他為師,這與他平日在經典下的真功夫,大有關係。
很多人不願花時間練習,因為學習時間既漫長又辛苦,試圖以最短時間速成,所以走偏門,想不勞而獲。股神巴菲特、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蘋果電腦賈伯斯,在他們的專業領域,投注都超過一萬小時以上,他們專注的閱讀、思考、研究、實踐,才有今日的成就。
荀子〈勸學篇〉云:「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經典讀誦,不是「曾」讀過就算數了,必須長期溫故溫習。一萬小時,成就一位頂級大師,而讀誦學習經典,可以汲取受用不盡的智慧,與成聖成賢該有的品德,若淺嘗即止,不肯真積力久,如何能觸及到經典最深層的道德智慧?(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22book/14.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