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母親節談賢母孝子的故事(奕采)


母親節談賢母孝子的故事(奕采)

母親節是七十三年前,也就是公元一九一九年,由美國的迦維斯小姐所發起的,當時發起的目的,是為了安慰在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將士的妻子和母親,規定以每年五月第二週的第一天作為紀念日,後來由基督教推廣到世界各國,凡是母親健在的,胸前佩戴紅花,母親已經過世的人,就佩戴白花。這個節日,對我們來說,可以算是舶來品,時下很多人喜歡一味崇洋,處處趕時髦,趁著母親節,一窩蜂地寄感恩卡,送康乃馨,結果是便宜了書局和花店,真是利市百倍,對於當事人似乎沒有太大的作用。我並不反對以送花、寄卡片來表示慶祝母親的偉大,但是我覺得大家最好還是利用這個節日,下一番飲水思源的工夫,且讓我們一起冷靜地迴顧一下,自己國家以往四千多年來始終站在歷史幕後的最重要角色——母親——她們的偉大事蹟和貢獻。現在我舉出幾位具有代表性,同時也是大家平時比較熟悉的偉大母親的故事,喚起並加深朋友們的記憶,我想用這種方式來慶祝母親節,也許會更有意義。
首先我提出亞聖——孟子的母親仉ㄓㄤˇ氏,她在懷胎孟子的時候,就十分注重先天性的胎教,自己謹言慎行,做到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的程度,到孟子出生以後,孟母為了顧慮教育環境,曾經三次遷居,各位要知道,在二三○○多年前搬一次家非同小可的大事,不比現在搬家這麼輕而易舉,孟母要是沒有最大的決心和勇氣,是不容易做到的。此外孟母的斷機教子也是一件使人震驚感動的故事。根據劉向列女傳上的記載說,孟子小時候求學,感到厭倦而回家,孟母正在紡織,就問孟子為什麼中止求學?孟子回答說:這是自然而然的現象,沒有什麼理由,於是孟母用刀割斷所織的布說:「子之廢學,若吾斷機也。」孟子因此深深畏懼警惕而發憤勤學。孟母這種斷機教子的舉措,無異是用明示斷絕生活的決心來告誡孟子,為學中斷必然無成的慘痛教訓。我們後代的人讀到孟子的文章,只知道評論說:「雄肆豪駿,犀利博辯」,又因孟子替儒家的重視仁義、鄙棄功利、提倡民本、歌頌和平,創立人性本善的思想,開放了萬丈光芒,而尊之為亞聖,事實上,這些偉大成就,完全是孟母用點點滴滴的血淚堆積起來的,今天我們讀到三字經上用輕瞄淡寫的十二個字:「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來讚頌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母親,不免感慨萬千,當然,後人對孟母的教子有方,都同意用「子遂成德,當世之冠」的母儀足式的頌詞,但我覺得還不如開山見山,尊稱她作「中國人的母親」來得親切恰當。
其次我再介紹北宋賢臣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的事蹟,歐陽修四歲喪父,歐母守寡才廿九歲,家庭貧困的情形,據瀧岡阡表一文的作者歐陽修自己的記述、形容,已到了「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的程度,可是歐母就憑著知道歐陽修的父親積有孝順、仁厚、廉明的善德,必有善報,一定會有後代的信念,發揮母愛的偉大力量,親自教歐陽修讀書,沒有錢買紙筆,就用蘆狄、草桿畫地學書,終於教育出一代文豪賢臣,實在令人感動欽佩,至今「畫狄遺徽」便成為賢母的代名詞,輓悼人們母親的去世,往往便用這四個字。歐陽修的瀧岡阡表是紀念亡父六十週年的墓表,文章最後一句是說他自己「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幸全大節,不辱其先」當然是謙虛的客氣話,至於「其來有自」這四個字,我們要是訪問歐陽修說:「先生四歲就當了孤兒,卻有如此偉大的成就,自何而來?請先生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做答覆。」我想每一位聽眾朋友都可以替歐陽修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母教。
接著我要談岳飛的母親姚氏,當岳飛小的時候,岳母就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來教育他,所以岳飛抗金兵才有那樣大的成就,他的軍隊,金人稱為「岳爺爺」軍,金兵遭遇岳軍,每戰必敗,金兵主帥金兀朮說:「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當南宋高宗紹興十年的時候,岳飛進軍河南,在距汴京只有四十五華里的朱仙鎮一戰,金兀朮幾乎全軍覆沒,中原震動,岳飛自己也認為馬上可以直搗黃龍,光復河山,沒想到奸相秦檜主和賣國,一天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班師,而且向金虜納貢、稱臣、求和,不久又誣陷岳飛以叛國之罪,命御史中丞何鑄審訊,岳飛撕開上衣,轉過背給何鑄看「盡忠報國」四個字,史書上形容這四個字的字跡說「血痕鮮明,深入肌膚,蓋即兒時母姚氏所刺也」,何鑄肅然感動,代為申冤。但秦檜不准,最後竟用「莫須有」的罪名判決,岳飛被暗殺毒死在獄中,兒子岳雲亦判處死刑,家屬被流放到嶺南。岳飛可以說是忠臣孝子,文武全才,他的詩詞文章也是冠絕一時,可惜死的時候才卅九歲。這樁冤獄,十八年後才得平反,在杭州西湖留有岳王墳供後人憑弔,墓門上有一副聯語:「宋室忠臣留,此塚,岳家母教重如山」。說到這兒,各電視台曾經多次播演的國劇「岳母刺字」這齣戲,又鮮明的呈現在我眼前:舞台上一位慈祥的母親,一面流著眼淚強忍著「刺在兒身,痛在娘心」的苦楚,一面替跪在祖宗靈前的兒子,在背上一針針的刺出「血痕鮮明,深入肌膚」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聽眾朋友!這樣的賢母孝子,豈不是雖死猶生,活在我門每個人的心中嗎?
再談一談近代的偉人先總統 蔣公的母親王太夫人的事蹟。蔣公九歲喪父,王太夫人那時候才卅二歲,一門孤寡,受盡欺凌,王太夫人含憤茹痛,保家育子,平時對蔣公的撫愛是無微不至,可是督教卻非常的認真而嚴厲,每天要蔣公打掃清潔,燒飯、洗碗,稍有過失就會受到責罰,等到 蔣公長大參加革命的時候,又用「大孝報國」的道理來勉勵他, 蔣公六十年來的勳功偉業以及對國家民族的卓越貢獻,可以說無一處不是以慈母之心作為濟世之心,我們讀 蔣公所寫的先妣事略、報國與思親和先母王太夫人百年誕辰等許多篇紀念文章,真是孝思至情,感人肺俯。蔣公生前從政的目標是本著「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字宙繼起的生命」的宗旨,最後的遺墨還是堅持「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精神,這些也都是由於執著母教「大孝報國」的結晶。
最後再舉一位中國人最熟悉也最崇拜的古人,他是文學界的十項全能,那就是大文豪蘇東坡。他一生的成就也完全得力於母親程氏的教誨,蘇東坡的父親蘇老泉到廿七歲才發憤讀書,這個時候,剛好蘇東坡出生,不久,蘇老泉進京考試落榜,就到處遊歷,所以蘇東坡從小的教育就由母親一肩擔負,他在十歲的年齡,就已經能寫出驚人的文章,而且抱負不凡,有一次他引東漢因黨錮之禍而殉難的烈士范滂被害前和范母訣別的感人對話,范滂請求母親寬恕節哀,范母反而安慰即將赴死的兒子說:「既有美名,死又何恨?兼求長壽,大可不必」,當時聽到的人,無不感動流淚,後人就以范母比喻賢母,蘇東坡問他母親說:「如果我長大後成為范滂一樣的人物,您許可嗎?」蘇母回答說:「你能當范滂,難道我就不能當范母嗎?」從這一段對話,就可以看出蘇東坡之所以能成為蘇東坡,是因為他有一位這樣偉大的母親。
上面提到的孟母、歐母、岳母、蔣母以及蘇母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史實,所以提起來不覺得驚奇,如果我籠統的說:有史以來,就有許許多多二、三十歲的寡母,處在貧困得幾乎接近絕境的情況下,憑著她們做母親的偉大勇氣去撫養教育一位弱小的孤兒,而最後,終於使他長大成人,建功立業,或出將入相,乃至於成賢作聖。也許就會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奇蹟,但卻是千真萬確,不勝枚舉的事實。如果說人類歷史是一場無休止的連續劇,那麼所有在幕前表演得有聲有色的偉大主角,事實上,幕後都有一位更偉大的支持者──母親。而且在人生舞台上,每一位扮演配角和跑龍套的稱職演員,各人也都需要一位適當的幕後支持人,因此,從古至今,偉大的母親真是如同恆河沙數,過去,我們國家之所以沒有太保太妹這些青少年問題,就是由於家家人人都擁有一位為家庭、子女而毫不保留地犧牲奉獻自己一切的好母親。我們四千多年來的歷史文化之所以能夠綿延、繁榮、發揚光大,正因為每一位好母親都在燃燒自己,點亮兒孫,使光輝永恆照耀到無盡的將來。「母親是孕育生命的泉源」、「母親是開創歷史的動力」,應該是母親節大家所能夠說、所需要說的最恰當的兩句頌辭。
有賢母也就有孝子,而且自古以來,所有的忠臣烈士都是出於孝子的門第,中華文化四千多年來之所以能歷久彌新,完全靠母賢子孝,也就是母親犧牲奉獻,子女感恩圖報的力量所形成。前面已經提到幾位具有代表性的偉大賢母,節目最後,也舉一小段具有代表性的孝子故事,故事見於論語先進篇,孔子稱讚閔子騫的孝道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閒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騫的孝順故事,在韓詩外傳和說苑上也都有記載,通俗小說稱為辨蘆花。內容是:閔子騫的母親死了,父親續弦,又生了兩個孩子,有一天,子騫替父親駕車,天冷手僵,把馬繩失落地上,幾乎翻車,父親摸也的手冰冷,發現衣服雖厚,裡面卻是蘆花,回家後,叫出後母的兩個孩子,摸他們的手很溫暖,所穿衣服並不厚,但裡面卻是上好的新棉花,於是怒責後母說:「我所以娶你,是為了照顧我兒子。現在妳竟然偏心,虐待沒有母親的孩子,那妳走好了!」便要將後母逐出家門,這時候閔子騫跪著向父親求情,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這兩句話深深感動了他的父親,終於答應讓後母留下來,而後母也從此善待閔子騫了。
聽眾朋友!當我們重溫閔子騫的故事時,心頭是否有著強烈的震憾?想想閔子騫這般真誠感人的孝心孝行,再想想自己是否克盡孝道,尤其是對母親的養育大恩,平時究竟表示了多少知恩報答的心意呢?讓我們共同以克盡孝道互相勉勵,並為天下所有的母親們虔誠祝福!(文章出處http://192.192.47.136/ming/hcont.asp?S=sOss1P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