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國中會考全科目分析


國中會考全科目分析:跨學科、領域,重知識應用,往108課綱素養教學邁進
作者:程遠茜、許家齊、王韻齡 (親子天下)2018-05-21
國文科考文字轉圖像、數學科文字量大幅增加、自然科75%是圖表題、社會科多時事、英文科讀本跨領域選材,大量科學文本入題。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說,這樣的試題發展能夠讓老師更認識,未來新課綱所要培養的能力,今年的考題為教學現場帶來不一樣的啟發。
107會考出闈記者會上,教育部政務次長林福來表示,今年的試題有個很強的特色,許多學科都強調跨學科、跨領域,能夠解決未來問題的知識能力應用;而這樣的出題方向,就在往108課綱強調的素養式教學方向邁進。
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也分析,今年試題的兩大特色是融合知識與素養,以及貫通基礎與應用試題中除了基本題讓學生了解基本概念的重要,也希望透過跨領域的題型整合,讓學生逐步理解要從單一科目的學習,轉換到主題式的跨領域學習。
宋曜廷期待這樣的試題發展,能夠讓老師與未來的同學,更認識108課綱要培養的能力,也能夠給與教學現場不一樣的啟發。
多數一線教師對今年會考題型的觀察,是傳統背誦型題目減少,需要深度思考、探究的題型變多。以下是各科的未來趨勢分析。
【國文科】文言文比例持平,題目字變少,思考卻更多
國文只考文字?文言文很多?字量多的題型增加?不,今年不僅總字量少了將近一千字,廣義文言文題數與去年相同。此外今年也出現較活潑的「文轉圖」和「圖轉文」的題目,譬如,學生需讀懂「天下沒有一個人從不羨慕別人,只有少數人沒被羨慕過。」並請以圖表來表示這句話,學生需具備長條圖概念,也讓知識判讀上需要更能精準掌握和轉化。
這一類型的圖像文字雙向轉譯題在國文課本中是不常見的,也非一般純文學作品會呈現的方式。然而,廣義的閱讀和一般刻板純文學的閱讀文本很不一樣,影音、圖像、網路文章標題素材等,都是閱讀擷取訊息的素材來源,教師必須透過尋找與課文相關的議題素材進行延伸討論,訓練學生擷取訊息、歸納統整、省思評鑑。
台中市光德國中國文老師張文銘分析,傳統的國文課,無法培養學生面對今年的會考題,不僅閱讀文本要跨媒介、跨領域,導讀課文時還要能引導學生串連文意,而且要將經典文學,與當代文本、學生自身生活有所連結,才不會限於形音義以及賞析教學。
「像我們上『王冕的少年時代』,講的是諷刺官場,但我讓學生多讀了《最貧窮的哈佛女孩》,讓兩個出身不高的故事連結,讓文章閱讀有另外的思考空間,」張文銘呼籲,學生要能應付會考,一定要有多元閱讀、討論、提問的學習時間與空間,如此不但在答題上能習慣思考,也才有更多的想法和內涵,足以在短時間內寫出有內容的作文。
【數學科】文字敘述加長的閱讀分析題是趨勢
今年數學科試題特色是以核心、重要的知識與能力為評量重點,避免特殊與繁瑣的解題方法。心測中心指出,今年的試題取材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著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彰化田中高中國中部數學老師葉奕緯觀察,今年的考題對學生來說屬於「中間偏難」的程度,難的部分並非要用特殊公式或是高深的概念來解題,許多題目有別於機械式的計算得分模式,需要思考、探究出適宜的答案,像是第26題考中垂線,就是巧妙的將基本的數學概念融入其中。
葉奕緯認為,會考的題目向來是為了「給孩子得分」的方向做整體考量,在基礎題數的分配以及題型難易度的編排上都有跡可循,今年也不例外,但生活化的命題,以及文字敘述加長的閱讀分析,會是未來評量的趨勢。
他以選擇題第13題販售卡片的情境為例,該題主要在評量學生能否依據印刷公司設定的販售價格與計價方式,算出賣出多少張卡片才能讓利潤達到目標。但題目出現許多名詞,最後一句「至少需印多少張卡片,才可使得卡片全數售出後的利潤,超過成本的2成?」就讓很多學生「轉不過來了」,若將題目列成數學算式、學生可能會算,但是看到文字敘述,就容易讓孩子卡關。由此推測,未來新課綱下的數學科致勝關鍵,就在「看懂題目」的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
【自然科】強調探究能力 重視實驗設計與活動
擔任會考自然科試題分析的新北市明德高中校長張錫勳表示,今年的試題有以下幾個特色:多圖表、多實驗操作題、與生活情境結合、跨領域題目。其中有七成五的圖表題,讓孩子透過解讀圖表、整理與分析應用資料,運用整合能力。另外也有許多實驗題,呼應新課綱要讓孩子動手操作,培養能力的學習方向,應該可以為現場教學的老師,在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上帶來許多啟發。
台北市仁愛國中理化老師李美惠則分析,這次自然科生活化的題目並不會「為了情境而情境」,像是圖表題裡大多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讓學生能夠從圖或是關係表格、數據當中,找到解題依據。同時有把「探究的能力」放進來考,考到如何應用證據、解釋現象,實驗設計的命題比例也提高,學生要能透過實驗設計來印證假設。
對於未來學生在自然科的學習方向,李美惠表示、就會考命題的趨勢來看,太偏難的計算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必要,近幾年計算題的比例也降低,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科學的基本概念,例如活性、密度等,「科學上常用的詞彙,其實可以拿來活用在生活中解決很多的問題、或是分析很多題目……也就是科學能力的培養,應該大於科學計算的訓練」。
【社會科】培養合格的公民,國際時事、國家歷史定位思考統統來
不再是背就有分,學生要會思考事件因果、還有影響,平時若能增進圖表判讀轉譯能力、隨時關心時事、觀察生活、思考應用習得的知識,便能在今年社會科考題上如魚得水。不僅如此,回到學校教學上,教師有要能設計情境,帶領學生習慣應用、思考知識,才能讓學生在大考上有好表現。
高雄民族國中歷史老師蔡宜岑分析,今年的歷史題型當中,不僅考國際難民議題,更多了幾題關於台灣在歷史脈絡當中,如何面對國際趨勢的角色轉換,即便這些題型對學生來說並不簡單,但是卻是國家未來主人翁必須面對的課題,不僅要有知識內涵,更要能對當下和未來深入思考才能作答。「新課綱要培育出『合格的公民』,靠大量參考書、考古題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面對新型考試,也無法讓學生有機會『應用』知識,」桃園經國國中地理老師高翊峰表示,平時課堂教學,就要設計機會讓學生討論所學。「會關心社會現象、國家時事的學生,他們在公民課上也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名詞、知識的真正內涵,」台北市金華國中陳敏華老師教書逾二十年,她發現,若學生只關心家庭和學校生活,將無法回答這樣多種情境的考題,像是今天關於開放政府資料、大學生使用盜版教科書等都是生活議題,她也期待,若以核心素養為考量,未來考題要能更跨科跨域。
【英文科】跨領域題材,讓學生應用聽說讀寫基本力
「英文就是工具學科,今年會考不管是閱讀還是聽力,都偏向推論和跨領域的題目,」高雄右昌國中英文老師林健豐舉例,狗與其他動物甩水行為、鯨魚保育與原住民捕鯨等等都是科學領域的文章,這些就不是考文法或純粹背單字。
新課綱強調的英文素養,不是只有基本的聽說讀寫,層次拉高,要能猜測字義、推敲文意、預測後續、判斷釐清不同訊息之間的因果,簡言之,要能真正運用英文四大基本能力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會考題型上,也都不再強調單一單字選擇,而且,題材也不限文字,聽力測驗更出現天氣圖表。
「回歸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如何在素養導向之下,讓孩子能夠『用』語言這件事情,是現場教學老師可以努力的方向!」高雄文府國中張興蘭老師看完今年會考題目後表示,即便是為了會考,英語學習也必須廣泛閱讀、多元接觸各類文本才夠!(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46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