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兩種極端●學念


兩種極端●學念(明倫月刊471期 1072-3
網路上,川普和希拉蕊總統辯論的影片被配上了一首閩南語歌,配得恰到好處,讓人看了開懷而笑。現在年輕人天馬行空的想法,將不相關的事兜在一起,可以搏君一笑;可以諷刺社會,發洩不滿,聽說叫做KUSO。
和這個相對的另一極,是科學研究、工業的生產,需要完全的準確,不能有參差。有一門課叫做「分析化學」,研究物品中有什麼成分,含量有多少。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種,定性分析研究有什麼東西,定量分析研究含量有多少。這種研究必須明確的知道物質的特性,並能精確測出物質的含量,和KUSO正好相反。
以食品添加物來作例子,古時候沒有冰箱,食物會腐敗,腐敗食物中有細菌以及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吃了會造成食物中毒,令人上吐下瀉甚至死亡。後來科學家研究出防腐劑,可以抑制細菌繁殖,避免人吃到有毒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既然可以抑制細菌繁殖,它就是有毒物質,對人類也有毒性,所以添加時,要選擇人類身體能代謝出去而且毒性弱的防腐劑。此外還要限制添加量,以免食用過多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防腐劑的研究是屬於科學的範圍,不能KUSO,亂來會帶來禍害。
現在有些人不知其中曲折,被似是而非的資訊誤導,不敢吃含有防腐劑的食物。他只知道防腐劑有毒,不知道沒有添加防腐劑的食品,有時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險,這就是沒有智慧。
佛法在性質上與科學相近,所以不能KUSO,否則會造成中毒。
舉例來說,《八大人覺經》中說:「常行精進,破煩惱惡。」這裡就要明確的知道精進的含意是「不雜不退」,換個說法,就是有恆心的長期做一件事。煩惱兩個字更重要,一定要知道煩惱是什麼成分,自己心中所起的念頭是不是煩惱,這就是定性分析;還要知道自己所起的煩惱強度如何,這屬於定量分析。
要認識自己所起的念頭是貪心還是瞋恨心,一定要知道貪心、瞋恨心的定義,更要能「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只知道貪瞋的定義,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要如何測量?無法測量是否中毒,要如何懺悔改過,清除心理的毒物?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訓練自己能夠觀察心念的方法,就是修襌定。以念佛來說,口念阿彌陀佛,耳朵聽聲音,專注久了,就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亂七八糟,有許許多多的雜念,這就是開始有觀察自己心念的能力了。一天一天繼續努力念下去(這就是精進),雜念日漸減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個念頭是貪還是瞋,還是慚愧心,還是慈悲念,這就是訓練到有定性分析的能力了,同時,慢慢就有能力測知種種心念的強度。強度大的煩惱反應較劇烈、持續時間較久,這時就能知道自己只是個凡夫,不會以為自己是個菩薩、是哪一類的高人。
醫學知識被隨便附會扭曲會造成誤信的人生病,甚至死亡。相同的,佛法如科學研究般的嚴謹,學佛的人不能KUSO佛法,也不可以看到佛法就隨便望文生義、穿鑿附會,否則會誤解或誤導佛經所說內容的真正含意,因此妨礙了想學習佛法的人,使他找不到正確的修行之路。這種過失叫做「障人慧目」,屬於謗法罪,惡報很重,但自己卻不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